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邓海祯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恒丰希望小学 532800
刊物:新视线- 教育与研究摘要:现如今,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纪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够完善,容易收到外界因素影响。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小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并且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诸多挑战。德育,作为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且完整三观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是当下的主要任务。
现如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收到社会的重视。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对学生的良好培养,可以帮助国家未来发展。但如今的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并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必须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培养良好的抗压能力。而德育顺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顺应当下时代对教育行业的要求,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下来的教育方式,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
1.1 家庭因素
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人们的攀比心理越来越严重,很多家长开始“内卷”,在白天他们面对自己的岗位,拼命工作,对于自己的孩子更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很大一部分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不断给学生施加压力,给他们报大量的补习班兴趣班,看似是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上,这不但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她们与生活脱轨,更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性,他们认为学习是痛苦的。更有一部分家长,注重自己的面子,让学生拼命学习,只为了在亲戚朋友面前面子光彩。亦或者,一部分学生跟随外公外婆长大,颇受宠溺。诸如此类家庭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增加学生叛逆的可能性。
1.2 课业压力较大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时代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培养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讲解,很多超过学生理解能力的知识也被加入课堂当中。很多教师为了学生的最终成绩,加大学生的课业建议强度,导致小学生被迫完成大量作业。因而无法感受生活,缺少快乐。因此,课业压力较大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3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如今正是互联网的时代,手机,作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看到的手机使用功能大多是游戏,短视频等娱乐软件。对于家长,怕不给学生接触手机的机会,会引起学生的不满,让他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去玩手机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网瘾,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家长和教师不能够每时每刻都关注学生,学生对于信息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不够完善,很多负面信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 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措施
2.1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时代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学校的心理老师资源是相对缺乏的。在逐渐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当下,学校应该加强对心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或者讲座听讲,并且在活动结束后,将教师组织到一起,让教师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意见的整合,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创新实践,并且给予心理教师充分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的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日常生活中排解压力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汇总与展示。由此引导学生进去课堂,让教师交给学生对应他们的困惑当下最合适的解决方式。并且在课堂快要接受的时候,让学生对当下无法释怀的事情写在小纸条上,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小纸条,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出调节,并且对心理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单独的排解,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实践研究。
2.2 家长与教师的及时反馈与沟通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教师在学校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家庭当中。家长与教师应当共同努力,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才能更合理的帮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学生的自己健康发展了,他们的德育也会提高,不仅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更能为以后的生活铺路,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成长为更优秀的人,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例如,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关于怎样面对挫折的学习时,学生在学校的挫折是相对片面的,学生在学校当中的挫折大多数关于成绩的波动,而在家庭当中,学生可能对与家长的沟通,日常生活习惯等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在课堂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首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当中存在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在课堂上集中面对这些生活情境进行排解,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挫折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因此,家长与教师的及时反馈与沟通,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实践创新。
总之,在快节奏的当下,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发展不全面。因此,对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实践研究是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虽然当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家庭,学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影响,但是,学校与家庭可以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对于教师来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行业的要求,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为国家培育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子晴。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J]. 云南教育 ( 小学教师 ),2024 (10):18.
[2] 彭健。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 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的实践探索 [J]. 新课程评论,2021 (05):2.
课题信息:2024 年崇左市学校安全稳定与应急工作研究课题成果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研究 -- 以天等县恒丰希望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为例 CZAW20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