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美术教学中材料运用的多样化策略

作者

马永奎

山西省平陆县第三小学

在“双减”背景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小学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与手工技巧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艺术素养与个性表达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材料运用的多样化逐渐被赋予重要价值。相较于单一、规范的材料体系,多样化的艺术材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创作空间,更通过感知、操作与思考的过程激发其内在潜能。本文拟从教育价值角度分析材料多样化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期为一线美术教师提供启示与参考。

一、材料运用多样化的教育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达欲

材料运用的多样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达欲。相较于单一、固定的美术材料,丰富多样的媒介如自然材料、废旧物品、综合媒介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创作空间,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在多种材料的刺激下,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维方式被激活,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构思与表达。例如,同一个主题在使用树叶与在使用油画棒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与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学生在对比与尝试中不断探索个性化的表达路径。这种材料上的“开放性”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自由与乐趣,提升了他们的创作兴趣,促进艺术表达的自主性和多样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其创造思维和艺术个性。

(二)促进综合能力发展(动手能力、审美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多样化材料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动手能力、审美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不同质地、形状、颜色和功能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与操作体验,鼓励他们动手尝试、剪贴拼接、组合构造等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其动手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比较、筛选并协调不同元素,逐步培养出对美的敏感性与判断力,提升审美水平。此外,面对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适配、无法固定或呈现效果不佳等问题,学生往往需要独立或合作思考解决策略,这一过程有助于锻炼其灵活应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以材料为媒介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提升了艺术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综合素质。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材料运用的多样化策略

(一)整合多种类型的艺术材料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整合多种类型的艺术材料是实现材料运用多样化的重要策略,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创作视野,提升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和实践性。自然材料如树叶、石子、树枝,不仅质感真实、形态多样,还能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汲取灵感,感受自然之美,增强其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废旧材料如瓶盖、纸盒、布料等,则鼓励学生通过回收再利用进行创作,不仅激发其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意识,培养他们珍惜资源、变废为宝的意识;综合媒材如泥土、纤维、塑料等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操作体验,使他们在材质的融合与转换中探索更多可能性,突破传统平面艺术的限制,发展立体构建和综合设计能力。这些不同类别材料的融合使用,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的表现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多通道、多感官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为其艺术潜能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结合主题内容创新材料选择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主题内容进行材料的创新选择是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学生参与度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有目的地设计材料组合,如在“环保”主题中选用回收纸张、废旧瓶盖、塑料袋等再生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态度,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材料选择还需因地制宜,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从熟悉的事物中汲取创作灵感。例如,在表现“家乡印象”或“童年记忆”类主题时,可以使用本地特有的植物、传统布料、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件等,让学生在创作中建立情感连接。这种结合主题与生活的材料选择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也使美术课堂更具现实意义和情感温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与创新意识。

(三)创设探索性的材料操作环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材料操作环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开放性材料操作空间,鼓励他们根据个人兴趣与创作构思自主选择所需材料,增强创作的自主性与表达自由度。同时,设置“材料实验角”或“混合媒材工作台”等平台,引导学生尝试将不同质地、不同来源的材料进行组合与创新使用,如将自然材料与废旧材料结合、将传统绘画与立体造型相融合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与审美判断,还能在反复试验与调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探索性的材料操作环境打破了传统材料使用的限制,构建起富有挑战性与可能性的美术学习场景,使学生在“试一试”“想一想”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表达与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材料运用的多样化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艺术潜能与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多种材料、结合主题创新选择以及创设探索性操作环境,教师能够营造更加开放、丰富、具有探索性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在感知、操作、思考与表达中实现全面发展。未来,小学美术教学应进一步深化材料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不断探索与完善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创造力发展为核心的艺术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兆波.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色彩,2023(11):121-123.

[2]顾雅.小学美术教学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研究[J].艺术科技,2023,36(5):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