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中天敌昆虫的利用与绿色防控
殷萍萍 丁增全 王桂君 刘爱玲
1. 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办事处 山东青岛 266404 2.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人民政府 山东青岛 266417 3. 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政府 山东青岛 266419 4. 青岛西
引言
茶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经济价值的饮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茶叶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害虫的侵扰,这些害虫不仅影响茶叶的产量,还对茶叶的品质造成严重损害。长期以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害虫的危害,但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如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强、农药残留影响人体健康等。因此,寻求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害虫防控方法成为茶叶生产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是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不污染环境、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能长期有效控制害虫种群等优点,对于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和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茶园常见害虫及其危害
1.1 刺吸式害虫
茶蚜是常见的刺吸式害虫之一,常聚集在茶树芽头、叶背和嫩茎上吸食汁液,使叶片伸展受阻、萎缩,还会分泌蜜露,引发霉菌寄生,影响光合作用。黑刺粉虱也以刺吸茶树汁液为生,其产卵并栖息于叶背,产生大量蜜露诱发茶煤病,导致叶片发黄脱落。茶小绿叶蝉近几年普遍发生,其成、若虫靠吸食茶树幼嫩芽叶的汁液为生。受害芽叶初期叶脉发红,继而边缘焦枯,芽叶萎缩,生长停滞。此外,茶橙瘿螨、茶跗线螨等害螨也是茶园中常见的刺吸式害虫,它们吸食嫩叶汁液,造成叶片无光泽、产生斑纹,芽叶枯萎。
1.2 食叶类害虫
灰茶尺蠖的幼虫咬食叶片,会出现弧形缺口,严重时新梢被吃光,残留秃枝。茶毛虫的幼虫具有群集性,常聚集在茶叶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受害叶片呈半透明薄膜状。这些食叶类害虫大量发生时,会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二、天敌昆虫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原理
2.1 捕食作用
捕食性天敌昆虫如瓢虫、蜘蛛、螳螂等,通过直接捕食害虫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例如,瓢虫可捕食茶蚜、茶小绿叶蝉的卵和幼虫,螳螂的若虫和成虫能捕食小绿叶蝉、蚜虫、蛾类等害虫。
2.2 寄生作用
寄生性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会将卵产在害虫体内或体表,其幼虫孵化后以害虫的组织为食,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像赤眼蜂可寄生灰茶尺蠖卵和茶毛虫卵,抑制害虫的繁殖。
三、天敌昆虫的利用方式
3.1 保护茶园原有天敌昆虫
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依赖于原有天敌昆虫的持续作用。首先,应保留茶园周边的原生植被,它们不仅是天敌昆虫的天然庇护所,还能在茶园与外界环境间形成生态缓冲带,降低外界干扰。同时,可在茶园内或周边种植花期长、蜜源丰富且能吸引有益昆虫的植物,如木春菊、白花三叶草等。此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至关重要,化学农药虽能快速杀虫,但往往会无差别伤害天敌昆虫,破坏生态平衡。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天敌昆虫数量比绿色防控茶园减少 60% 以上,因此必须坚持绿色防控理念,保障天敌昆虫的生存空间。
3.2 人工繁殖与释放天敌昆虫
人工繁殖并释放天敌昆虫是精准防控茶园害虫的有效手段。在害虫初发期,需依据害虫的种类和发生数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以茶蚜为例,在其发生初期释放七星瓢虫或大灰食蚜蝇,一只七星瓢虫成虫每天可捕食 100 - 150 头茶蚜,大灰食蚜蝇幼虫日均捕食量也可达 80 - 120 头,能快速控制茶蚜种群数量。而在茶尺蠖卵期,释放赤眼蜂可通过寄生其卵来抑制茶尺蠖繁殖,每公顷释放 15 - 20 万头赤眼蜂,可使茶尺蠖卵寄生率达 70%-80% 。在释放天敌昆虫时,要选择适宜的时间,如清晨或傍晚,避免高温和强光对其造成伤害;释放方法也需科学,可采用分散释放或定点释放,确保天敌昆虫能迅速扩散至整个茶园,提高成活率和防治效果。
3.3 优化茶园生态环境
营造有利于天敌昆虫繁衍和活动的茶园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防控的关键。保持茶园的通风透光,合理修剪茶树,既能促进茶树生长,又能减少郁闭环境,使天敌昆虫更易发现和捕食害虫。及时清除茶园中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可减少茶小绿叶蝉、茶毛虫等害虫的栖息场所,同时也为蜘蛛、步甲等地面捕食性天敌昆虫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便于它们开展捕食和寄生活动。
四、茶叶生产中的绿色防控综合措施
4.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茶园害虫绿色防控的基础环节,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措施,构建不利于害虫生存的环境,同时提升茶树自身抗逆性。冬季在茶树行间换土并深度施用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补充腐殖质和微量元素,还能破坏土壤中越冬害虫的生存环境,如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的蛹和卵。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有益微生物,可增强土壤活性,促进茶树根系健壮生长,从生理层面提升抗虫能力。
4.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实现精准诱杀。色板诱杀技术基于害虫对特定光谱的趋性,茶园中设置的琥珀色或黄绿色纸板,模拟害虫偏好的植物颜色,涂抹机油和触杀性杀虫剂后,可高效捕获茶叶绿叶蝉、黑刺粉虱等小型害虫。窄波 LED 杀虫灯则利用蛾类等夜行性害虫的趋光性,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吸引害虫,配合高压电网或诱捕装置,能在夜间大量减少斜纹夜蛾、茶卷叶蛾等成虫数量。物理防治具有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的特点,可显著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频率,减少害虫抗药性产生,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以 “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为核心,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及生物制剂,实现可持续的害虫控制。在天敌昆虫利用方面,释放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或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可有效抑制蚜虫、茶尺蠖等害虫种群数量。生物农药则为茶园害虫防治提供了绿色选择,藜芦碱、除虫菊素等植物源农药,源自天然植物提取物,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作用,且易降解、无残留;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源农药,通过感染害虫致病,具有高度特异性,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茶叶生产中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绿色防控是一种科学、环保、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方法。通过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天敌昆虫,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茶园害虫的种群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风险,保护茶园生态平衡,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天敌昆虫的利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加强对天敌昆虫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了解,优化天敌昆虫的繁殖和释放技术,以及探索更加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等。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茶叶生产中的绿色防控技术将不断完善和推广,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指导,提高茶农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共同推动茶叶产业向绿色、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宝瑜,周鹏,付建玉,等 .昆虫化学信息素诱集绒茧蜂控制茶尺蠖的研究 [ J] .茶叶科学,2005,26 (1):72-75
[2] 林乃铨 .害虫生物防治 (第四版)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84.
[3] 曾明森,吴 光 远 .福 建 茶 树 病 虫 害 与 天 敌 图 谱 [ M].北 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4.
通讯作者:刘爱玲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