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探究

作者

张博涛 王继尧

华易数安科技(吉林省)有限公司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风险

(一)数据规模与复杂性带来的安全挑战

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样、快速变化等特点,数据规模的急剧膨胀使得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难以有效应对。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汇聚在一起,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增加了数据管理和分析的难度。同时,数据的快速流动和更新也使得安全防护系统难以及时跟上数据变化的节奏,容易留下安全漏洞,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复杂网络架构引发的安全漏洞

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架构日益复杂,涉及多个节点和层次,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环节。不同环节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频繁,任何一个节点或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网络的安全。例如,数据采集设备可能存在安全漏洞,被攻击者利用来注入恶意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能面临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可能遭受恶意软件的攻击,导致数据处理结果失真。

(三)数据隐私保护难度增大

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在数据分析和挖掘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由于大数据的关联性和聚合性,即使单个数据看似不敏感,但通过与其他数据的关联分析,也可能泄露用户的敏感信息。此外,数据的共享和流通也增加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如何在保证数据可用性的同时,有效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是大数据时代面临的重要安全挑战。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探究

(一)技术创新与升级

技术创新以及升级乃是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核心推动力量,可为网络安全搭建起坚实的防护屏障,保障大数据系统安全且稳定地运行,强化加密技术的应用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所在,在大数据流转过程中会面临如窃取、篡改等威胁,运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可保证数据传输以及存储的机密性与完整性。采用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发挥出两者的优势,对称加密的速度比较快,适合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非对称加密有较高的安全性,可用于加密对称加密密钥,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实施分级加密,对于普通数据采用简单的方式来提升效率,对于敏感数据比如身份、财务信息等则采用像 AES - 256 等这样的高强度算法。并且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升级,需要持续开展研发工作来更新加密技术,修复其中存在的漏洞,以此保证数据安全,发展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安全检测方法难以契合实际需求,借助大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智能化的安全分析和检测系统成为必然趋势。该系统可实时对海量的网络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依靠学习正常的网络行为模式,及时发现异常行为以及潜在威胁,例如建立基于行为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可识别异常的登录时间、频繁的数据访问请求等情况,并及时发出警报,提高安全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效率,构建安全可信的计算环境不容忽视。

(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可为大数据网络安全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保证网络安全工作可有序地开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乃是基础所在,要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流程,清晰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以此避免出现管理职责不清的状况,需建立数据访问控制机制,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不一样的数据访问权限,比如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只有高层以及特定部门的核心人员才可访问,而公开统计数据则可以开放给更为广泛的群体。要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并且定期进行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提升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损失,加强安全审计与监督是关键的环节之一,要建立全面的安全审计体系,实时审计并记录网络系统的操作行为以及数据访问情况,借助对审计日志进行分析,可及时发现安全漏洞以及违规行为,像是异常的登录地点或者时间、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整改,比如修复漏洞、处罚违规人员,要加强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安全监督,保证其符合安全标准以及要求,防止因为第三方的问题致使企业数据泄露或者遭受其他威胁,推动安全标准与规范建设是关键目标之一,要积极参与并推动大数据安全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统一安全技术要求以及管理流程。不同企业和机构的安全管理存在着差异,这会对大数据安全共享和互操作产生影响,制定和实施安全标准,可以提高大数据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互操作性,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例如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为不同的数据类别和级别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安全评估标准,全面评估大数据系统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乃是规范大数据网络安全行为以及打击网络犯罪的有效手段,可为大数据安全给予法律层面的保障,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属于首要工作内容,政府应当加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清晰界定大数据安全责任与义务,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收集、使用、存储以及共享涉及诸多主体,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义务,可防止责任不清的状况出现。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制定专门的数据保护法律,规范数据行为,比如规定数据收集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且要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数据使用不能超出约定的范围与目的,数据存储需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等,以此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以及合法权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样有意义。大数据安全问题有全球性特征,各个国家需要加强合作以应对挑战,参与国际网络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协调,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相互兼容并得到认可,推动全球大数据安全的流通与共享,加强跨境数据流动的安全管理,制定统一的规则以及监管机制,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享安全威胁信息以及应对经验,加强执法合作,提升全球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四)提升用户安全意识

提升用户安全意识对于从用户层面防范大数据网络安全风险而言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乃是达成此目标的有效方式,借助培训课程以及宣传活动,可普及大数据安全知识,提升用户的认知以及防范意识,培训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有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大数据安全风险等,宣传活动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举办讲座、发放资料等。教导用户正确运用网络以及大数据应用,防止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敏感操作,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引导用户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同样有关键意义,引导用户设置强度较高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开启双重认证等,以此提高账户的安全性,提醒用户防范网络诈骗、恶意软件等威胁,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以及下载未知文件,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及时进行更新,降低因用户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风险,共同维护大数据网络安全环境。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降临,给社会发展给予了重大机遇,不过也给予了严峻的网络安全方面的挑战,面对逐渐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风险,要从技术创新、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用户意识等多个不同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有效的应对策略,只有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保障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推动大数据技术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树锋.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下数据安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4,(02):54-56.

[2]张宏.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与控制策略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4,36(01):217-219.

[3] 杨 琨 , 周 健 . 大 数 据 时 代 文 化 安 全 风 险 与 应 对 策 略 探 索 [J]. 公 关 世界,2023,(2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