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正知课堂模式下特殊教育课堂的实施路径与实践思考

作者

张莹

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龙岗小学 511300

一、引言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这一观点与正知课堂“尊重生命、挖掘潜能”的理念高度契合。随着《“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推进,融合教育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核心方向,而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实现“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协同发展”“知识传授与生命成长并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知课堂作为以“本真教育、快乐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有机生态课堂”的构建逻辑,恰好为特殊教育课堂提供了理念引领与操作框架。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朱村实验小学《方帽子店》融合教育教学设计为样本,系统分析广州市增城区朱村中新教育指导中心课题研究的正知课堂模式在特殊教育课堂中的实施路径与实践价值。

二、教学样态重构:“灵动六步”在特殊教育课堂中的适应性实践

正知课堂“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思维训练—展示交流—反馈评价”的“灵动六步”教学样态,强调“根据学情灵活应用环节”,这一特性使其能够适配特殊教育课堂的复杂需求。《方帽子店》教学设计通过对“六步”的适应性调整,实现了“流程灵动化、任务分层化、支持具体化”。

(一)情境创设:从“抽象导入”到“感官唤醒”

正知课堂要求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的“沉浸式”课堂。“沉浸式”课堂教学是指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一种注重学习体验、实践操作和情境构建的教学模式[1]。特殊学生因认知特点,对抽象情境的感知能力较弱,需借助多感官刺激激活学习动机。《方帽子店》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实物触摸”(方形纸帽与圆形布帽)、“情境模拟”(扮演“帽子店顾客”)的方式创设情境,让小哲通过触觉感受“方帽子的紧绷”与“圆帽子的舒适”,通过角色扮演理解“顾客的需求”。这种“多感官情境”不仅符合正知课堂“激发求知欲望”的要求,更通过“具象化体验”降低了特殊学生的认知门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问题驱动:从“统一提问”到“分层设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正知课堂“问题驱动”环节强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特殊学生因语言障碍往往难以主动提问,需教师设计分层问题链。在《方帽子店》教学中,教师针对普通学生提出“为什么方帽子店会倒闭?”“如果你是店主会如何改进?”等开放性问题;针对小哲则设计“这是方帽子还是圆帽子?”“哪个帽子更舒服?”等具象化问题,通过“指向识别—指向感受”的问题梯度,引导其参与思考。这种设计既落实了正知课堂“问题驱动思维”的要求,又通过“低起点、小台阶”的问题设计,让特殊学生获得思考的成就感。

(三)合作探究与思维训练:从“自主探究”到“支架辅助”

正知课堂“合作探究”强调“促进创新思维发展”,“思维训练”要求“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而特殊学生需借助支架实现思维进阶。《方帽子店》教学设计中,在“合作探究”环节为小组配备“情节卡片”(做圆帽子、店主生气、新店开张),小哲在助学伙伴协助下完成“卡片排序”,通过“视觉支架”理解故事脉络;在“思维训练”环节,教师通过“图片对比—动作模仿—简单表达”的阶梯式指导,引导小哲理解“改变的重要性”。这种“支架式探究”既符合正知课堂“开放性、互动性”的要求,又通过“可视化、操作化”的支架设计,使特殊学生能够参与思维活动,避免了“合作探究中的边缘化”。

(四)展示交流与反馈评价:从“语言表达”到“多元呈现”

学生本身就是评价过程的不可或缺参与者,他们可以通过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学习同伴身上的长处,增强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评价活动的主要核心,所有评价活动均旨在促进学生的面向全面发展[2]。

正知课堂“展示交流”强调“关注问题解决与情感体验”,“反馈评价”要求“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特殊学生因语言障碍往往难以通过语言展示成果,需构建多元展示与评价方式。在《方帽子店》教学中,小哲通过“展示自制帽子—指认形状—用表情表达喜欢”的方式完成成果展示,教师通过“击掌鼓励—贴星星奖励”的方式给予反馈,同时引导普通学生用“掌声肯定”“微笑鼓励”回应其展示。这种“非语言为主、语言为辅”的展示方式,以及“鼓励性、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既落实了正知课堂“体验成功感”的要求,又保护了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感受到“被认可、被尊重”。

三、结论

正知课堂“让课堂回归本真”的理念,为特殊教育课堂提供了“尊重生命、灵动适配、多元支持”的实践框架。从《方帽子店》融合教育教学设计的案例可见,正知课堂模式能够有效适配特殊教育的需求,实现“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协同发展”“知识学习与生命成长同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邓良利.特殊教育学校“沉浸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2024,(35):5-7.

[2]杜凡凡.培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4.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 2024 年度重点课题:以“正之教育”理念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正知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C202403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