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朱红艳
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林西支行,内蒙古 赤峰,02525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不仅影响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也制约了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信用风险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不稳定,信用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一些农户可能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原因无法按时偿还贷款,一些农村中小企业也可能因经营不善而出现违约行为。
(二)市场风险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汇率波动等市场风险。利率的频繁变动会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和资金成本,汇率波动则可能对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农村企业贷款产生影响。
(三)操作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员工业务素质不高、信息系统安全等问题,可能引发操作风险。例如,违规放贷、内部欺诈等行为会给银行带来损失。
二、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商业银行带来了信贷需求增长、业务范围拓展和政策扶持强化等机遇。但与此同时,政策调整带来的监管变化可能影响经营稳定性,利率市场化加剧压缩利润空间,大型银行下沉服务带来客户分流,新兴金融科技公司抢占市场份额,使竞争日益激烈。此外,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本地项目的隐性要求,也可能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因此,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性与精准度、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格局以及监管环境的动态变化,共同构成了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外部因素。
(二)内部管理因素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其中,风险管理能力要求建立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控体系,提升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业务创新能力体现在开发符合农户、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如普惠信贷、数字支付等,增强市场竞争力;人才队伍建设则需通过系统化培训和激励机制,引进并留住懂农业、懂金融、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整体专业水平。三者协同推进,方能夯实银行稳健发展的根基。
三、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强调系统内部子系统间的互动与协调。在农村商业银行中,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两大核心子系统。其一,风险防控通过识别、评估和缓释信用、市场与操作风险,保障经营稳定;其二,可持续发展依托业务创新、客户服务与战略规划推动长期成长。二者并非孤立,而是通过资源共享、目标对齐与流程整合实现联动:风险数据支持业务决策,发展战略引导风控方向。当两者协调一致,便能形成“1+1>2”的协同效应,提升银行整体运行效率与抗风险能力,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包含四个核心环节:风险识别是前提,需全面梳理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市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来源;风险评估是基础,通过量化模型和定性判断确定风险程度与影响;风险控制是关键,涵盖制度设计、流程优化与应急预案制定,确保风险
在可承受范围内;风险监测是保障,依托信息系统实现动态跟踪与预警。农村商业银行应将这四个环节嵌入战略规划与日常经营,提升风险响应能力,从而在服务“三农”与小微的同时,维护资产安全与财务稳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四、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机制的构建
(一)组织架构协同
建立健全农村商业银行组织架构,需从职责划分、权责匹配与协作机制三方面入手。首先,明确风险防控部门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中的主导职责,赋予其独立审查权;其次,界定业务发展部门在市场拓展与产品创新中的主体责任;最后,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与联合评审机制,推动风险部门前置参与战略规划,提供风险评估与合规建议,实现决策协同。
(二)制度建设协同
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需从制度设计、流程规范和执行监督三方面协同推进。首先,健全制度体系,明确各类风险的管理职责与操作标准;其次,优化业务流程,将风险审查嵌入贷前调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各环节;最后,强化制度执行,通过内部审计与绩效考核确保政策落地,实现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三)信息共享协同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需从数据整合、系统对接与权限管理三方面推进。首先,整合客户信贷、交易行为与外部征信数据,形成统一风险视图;其次,打通风险防控系统与业务审批系统的接口,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信息同步;再次,设置分级访问权限,确保业务部门及时获取风险预警信息,风险部门动态掌握业务拓展动向。通过信息实时交互,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度,优化业务决策效率,推动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双向协同。
五、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多家农村商业银行为样本,收集其财务、业务及风险数据,涵盖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与风险敞口等指标,数据源于年报、监管报告及内部报表,分阶段分析组织协同、机制嵌入与信息共享对风控效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将协同机制拆解为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双维度:前者细分为信用、市场、操作三类风险指标,后者聚焦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核心财务指标,通过量化分析二者关联性,揭示协同效应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影响路径。
(三)实证结果分析
实证显示,组织联动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嵌入推动风控融入业务流程,信息共享提升数据驱动决策能力,三者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风险抵御力,有效改善资产质量与盈利稳定性,助力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商业银行需统筹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组织协同明确部门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的风控合力;机制协同将风险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实现激励相容;信息共享打通数据壁垒,提升风险预警与业务决策的同步性。三者协同推动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深度融合,增强经营韧性,助力金融稳农、兴农、惠农。
参考文献
[1]胡刚,谭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5,42(06):69-74.
[2]李守谦.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08):151-153.
[3]袁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研究[J]. 今日财富,2024,(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