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五道”视角下小学生习作教学探究
聂胡蓉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嘉行学校 510800
一、引言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是学生表达自我、传递思想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生习作常陷入“无话可写、无情可抒”的困境。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语文成绩提升,更阻碍其思维发展与情感表达。“真心五道”理论以人体五大感知与表达器官为核心,为习作教学开辟了全新路径,通过唤醒学生感官体验,将生活与写作深度联结,为破解习作难题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二、眼道:开启观察之窗,捕捉习作素材
眼之道在于看见,学生通过描述事物的外形、颜色、大小等来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受。比如,描写一朵绽放的鲜花时,要先观察它的颜色、花瓣的形状、花蕊的细节等。视觉描写要有顺序,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或者由远及近,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什么即景》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观察下雨时变化,观察日出和日落时的变化。
以下是学生《日落即景》中的一段话:
“起初 , 天空还是淡蓝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又像孩子们玩耍后的笑脸。过了一会儿 , 太阳缓缓西沉 , 周围的云朵都被上了金黄色的外套。紧接着 , 天空只剩下了一个橘红色的半圆。云朵的颜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先是金黄、橘红、橙黄,粉红 , 慢慢的变成了蓝色、紫色。接着 , 天空只剩下了五彩缤纷的云朵和太阳的余光,这场景着实迷人。”
这段文字凭借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日落过程中的色彩与形态变化生动呈现,极具画面感。
三、耳道:倾听万物之声,丰富习作素材
耳之道在于听见,学生通过描写声音的大小、高低、音调、韵律等来让读者产生听觉上的共鸣。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倾听和描述声音,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学会运用拟声词、形容词等修饰性词语,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可以描写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鸟儿歌唱的欢快声、雨滴落在屋顶上的滴答声等。
以下是学生《下雨即景》中的一段话:
“没过多久,雨便下了起来。豆大的雨点打在下来,时不时还伴随着电闪雷鸣,好像要将天空打穿一样。家中的窗户‘刮刮’作响,风吹得娇艳的花朵摇摆不定,路上面的行人全都打着伞 , 急急忙忙地往家中赶去。我坐在家里 , 听着雨声 , 欣赏着外面的景色 , 心里由衷地感叹道 : 穿梭在大地上的雨声就像一首欢快的打击乐 !”
看此段文字将雨声、雷声、风声与环境声巧妙融合,展现出学生对声音的敏锐捕捉与精彩演绎。
四、心道:提升共情能力,升华主题情感
心之道在于思维、思想和体会、感受。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回忆自己的情感体验。比如,引导学生如何描写国旗下讲话的经历,让学生明白上台前的紧张、兴奋、激动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如在描写亲情时,要回忆爸爸妈妈对自己百般照顾的事例和细节,感受亲情,表达感恩。
以下是学生《我想对您说》中的一段话:
“有一次 , 您骑着电动车带我去市场买菜的时候 , 天上的太阳悄悄地走了 ,风却向我们刮来,风吹得我们都非常冷 , 您担心我会着凉 , 就停下了电动车 , 将您身上的外套脱了下来 , 让我穿在身上 , 您将外套给了我后 , 您身上就只剩一件薄薄的短袖了 , 可我身上穿得厚厚的 , 特别温暖。您还不断地问我 :‘冷不冷 ?我低声回答了 :‘不冷。’当时您只穿着一件单薄的短袖 , 还吹着凉风。突然,我的鼻子一酸,妈妈, 感谢您为我遮风挡雨, 感谢您对我无私的爱!”
这段质朴的文字,源自生活真实场景,饱含对母亲的深切爱意,真挚的情感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五、口道:强化口语表达,铺垫写作之路
口之道在于言语表达,口语表达是实现良好习作的前提,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展多样化的口语表达活动,在周末布置主题式的演讲作业,利用课前三分钟和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进行展示。
例如,在“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活动中,学生通过采访长辈,锻炼倾听与表达能力,同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我是小小演讲家”活动里,学生围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主题,进行资料收集、小组交流与班级展示。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更为习作提供了鲜活素材,实现了口语与写作的良性互动。
六、手道:增加写作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手之道在于实践和行动,“手”即动手写作,是将观察、倾听、思考和口语表达转化为文字作品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实践机会。除了常规的作文练习外,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等,把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布置小练笔作业,强化片段写作能力;组织创意写作比赛,比如续写课文、改编结局等。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推行“习作互评互改”模式:教师先明确评价标准,学生依据标准互相批改习作,并进行面对面交流反馈。随后,教师进行二次批改指导,学生根据建议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反复写作与修改,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刻领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创作真谛。
七、结语
“眼、耳、心、口、手”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完整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真心五道”的作用,除了习作课的基本教学,平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加强表达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记录生活,在自己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真正做到“眼、耳、心、口、手”都到,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真实、自然、质朴。
参考文献:
[1] 李俏清 . “眼耳口鼻手”作文好帮手——感知作文的教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23.
[2] 周汉琴 . 小学生五感作文课精批精评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王荣生. 写作教学教什么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5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重大课题《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真心五道”习作法实践与研究》
项目编号 2025DQJK13
作者简介:聂胡蓉(1992 年3 月 --),女,汉族,江西九江人,大学本科,职称:小学语文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真心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