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改革

作者

李凌

重庆市梁平公证处 重庆梁平 405200

一、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现状

(一)民事诉讼程序的内涵和特点

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流程,双方当事人及法院依法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起诉状的递交、证据的提供、法院的受理和审查、开庭审理以及判决等,旨在维护公正、保护当事人权益和社会稳定。该程序不仅确保了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公正、公平的解决,而且通过一系列法定的步骤和程序,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进一步而言,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开性,法庭审理的过程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有权知晓案件的进程,并进行自我辩护;(2)公正性,民事诉讼程序强调公正性,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确保判决的公正合法。(3)规范性,民事诉讼程序必须依法进行,确保整个诉讼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诉讼权利滥用以及规避法律义务的行为。(4)效率性,民事诉讼程序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以确保诉讼活动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还通过案件分流、简化程序等方式提高诉讼效率。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框架

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环节构成:(1)起诉环节,这是指案件当事人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正式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以启动诉讼程序;(2)受理环节,管辖法院对当事人所提交的起诉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判断其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并决定是否受理的阶段;(3)审判阶段,法院组织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提交证据、质证、辩论等,并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审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公正的判决。(4)执行阶段,法院接受权利人的申请对负有履行义务的义务人采取法定强制措施,并敦促其严格遵守并履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中所明确规定的各项义务,从而确保司法判决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过程。这一系列的环节共同构成了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框架,为当事人提供了依法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途径。

(三)民事诉讼程序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程序复杂冗长,效率欠佳,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因其复杂性和多环节性,往往导致诉讼过程耗时较长,给当事人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2)审判资源匮乏,案件数量的持续攀升导致法院审判资源日渐捉襟见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伴随而来的是诉讼的增多[1],进而对审判效率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3)诉权保障不足,一些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面临举证难度大、辩论权利受限等困境,进而难以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

二、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必要性

(一)增强司法公正性与效率性

司法公正与效率是衡量法治国家进步的关键指标,关系着公民权益的保障和社会发展的平稳。为了加强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民事诉讼程序显得尤为迫切。此外,民事诉讼程序改革还能保障判决的公正和合法,确保每个案件都能符合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标准。这样的不仅有效提升了司法的可靠性,也加强了民众对司法的信赖与满意度,进一步推动着法治中国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确保当事人正当权益

民事诉讼程序是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的关键途径。通过深入改革民事诉讼程序,可以进一步强化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力度,确保他们能够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充分参与、积极表达,从而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民事诉讼案件的类型愈发多样,数量也持续上升,这对民事诉讼程序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必须对现有的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进一步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三、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思路及建议

(一)简化审判流程

简化审判流程是提升司法效率的关键。可采取以下措施:(1)推行数字化文档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案件信息快速录入、检索和共享,减少纸质文件流转。法院信息化将传统审判管理方式转变为网络在线操作,实现案件信息同步采集、网上分流、流转、审批及全程监管,规范案件管理并提高效率[2]。(2)推行线上庭审模式,利用通讯工具让当事人远程参与庭审,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缓解法院场地资源紧张。(3)推动案件简繁分流,简化诉讼程序,减少不必要环节,实现快速审理与裁决。将案件分类处理,提高审判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确保简单案件速决、复杂案件深审,保障司法公正,减轻法院负担,提升司法公信力,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实现审判迅速化应从科学案件管理、适当诉讼分流和有效程序分化三方面完善我国民事程序制度[3]。

(二)加强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

在民事诉讼程序改革中,加强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和建议如下:(1)明确当事人诉讼权利,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在诉讼中享有的重要权利,借助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等细化阐释,确保当事人有效行使权利;(2)加强民事诉讼法律援助,法院要向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履行告知义务,指引并协助其申请法律援助,保障公民平等获得法律帮助,维护司法公正;(3)优化法院管辖制度,合理配置各级、各地法院管辖权限,让案件流转到合适且专业的法院裁决,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强化司法公信力,让当事人感受公正正义。

(三)推进民事诉讼程序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衔接。

推进民事诉讼程序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衔接,是构建完善法律体系、确保法律适用一致性和提升司法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加强民事诉讼程序与实体法、行政法、刑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旨在确保各类法律在适用过程中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且高效的法律体系,避免法律冲突和矛盾。因此,加强民事诉讼程序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衔接,对于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重大意义。

四、结语

民事诉讼程序改革对于提升司法公正、效率和公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优化诉讼流程,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还能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高效、便捷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推进民事诉讼程序改革刻不容缓,它是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

参考文献

[1] 谭世贵、黄永锋:《诉讼效率研究》,载《新东方》2002 年第 1-2 期,第 32 页。

[2]李林,田禾.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1(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3-14.

[3] 庞小菊,审判周期构成理论引导下的审判迅速化[J],法商研究,2018,(1):6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