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视域下初中教育惩戒共识生成路径及策略研究
李玉芳 唐雨婷
苏州市吴中区碧波中学 阜阳师范大学
本文聚焦家校协同视域下初中教育惩戒共识的生成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惩戒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合理实施对学生的学习和品德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家校双方在教育惩戒方面存在认知差异和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共识难以形成。
一、搭建沟通桥梁,凝聚家校教育共识
建立家校间关于教育惩戒的共同理解,离不开沟通渠道的有效构建。缺乏必要的互动,学校与家庭如同无法交汇的轨迹,难以形成协同育人的力量。学校在此过程中承担着主动创设交流空间的责任。家长会,不应局限于学业成绩的发布,其价值应拓展为双方交流教育观念与实践方法的场合。具体操作上,可在家长会框架内设计针对性环节,聚焦教育惩戒议题的探讨。例如,安排教育领域专家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主题分享,向家长阐释“教育惩戒”的法律基础、核心目标以及基本准则。这类阐释有助于家长认识到,惩戒行为本身并非单纯惩罚,其深层指向是促进学生更健全的成长。同时,班级管理者或学科教师可呈现实际发生的惩戒案例,让家长直观感受此类措施在应对学生具体问题、规范日常行为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家长群体同样被鼓励在会议上交流各自的教育实践体会及遇到的困惑,与校方共同寻求实施教育惩戒的更优路径。经由上述互动过程,家长对学校教育方式的认知得以深化,学校亦能更清晰地把握家长群体的关切与诉求。这种双向的理解增进,为双方在教育惩戒问题上形成初步一致观点奠定了基础。
二、规范惩戒流程,明确家校权责边界
规范惩戒流程、划清家校权责边界,对教育惩戒合理实施、家校共识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流程与边界模糊,惩戒极易滑向随意无序,家校矛盾冲突难以避免。学校负有责任建立详尽惩戒制度,清晰界定惩戒种类、适用情形及实施程序。种类划分可依据学生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如警告适用于轻微违规,记过则针对严重违规。适用情形需要具体化,迟到、早退、旷课、打架斗殴等不同行为,应当匹配差异化的惩戒措施。执行程序务必严谨规范,涵盖发现学生违规、调查核实情况、告知学生及家长惩戒决定、执行惩戒措施、后续跟踪教育等环节,每个步骤均需明确规定。制度制定过程中,学校必须充分吸纳家长的意见建议,邀请家长实质参与,此举能显著增强家长对制度的认同感与执行力。同时,家校在教育惩戒中的权责边界必须明确。作为教育机构,学校承担主要的教育管理责任,拥有对学生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实施相应教育惩戒的权力。然而,学校实施惩戒时,必须恪守学生合法权益的底线,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保惩戒措施合理适度。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家长有义务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监督引导学生的行为。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时,家长应予以理解支持,积极协助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助力学生认识错误改正行为。若家长认定学校惩戒措施失当,则拥有通过合理渠道提出异议申诉的权利。清晰划分家校权责边界,可有效防止家校在教育惩戒问题上相互推诿或过度干预,使得惩戒能在规范有序的框架内运行,最终促进家校共识的达成。
三、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家校共育能力
学校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惩戒专项培训具有必要性。培训应当涵盖法律法规理论、心理学应用及惩戒实践操作。教师需要掌握政策的法律基础,他们应当学习具体惩戒技巧,这些技巧要符合专业规范。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培训得以加强。针对学生个性差异选择惩戒方式很关键,教育目标实现需要匹配恰当手段,避免对学生身心造成损害是基本原则。教师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家校协作需要有效的对话机制,共同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是根本目的。家长群体同样需要接受专门培训,家长学校或专题讲座可以作为载体。家庭教育理念更新是培训的核心内容,亲子沟通技巧必须包含实际操作指导。配合学校实施惩戒需要家长理解规则,家长应明确家庭教育的特殊价值,科学教育方法应当被家长普遍掌握。面对子女违规行为保持冷静是前提,学校沟通渠道需要家长主动使用。引导孩子认识错误需要家校协同,改正错误需要双方共同介入过程。家长需要练习对话技巧的具体运用,倾听孩子真实想法是沟通的基础,行为背后的原因值得重点关注,教育引导需要具备明确针对性。家长教育能力提升带来直接效益,配合学校工作会产生协同效应,惩戒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立场,家校共育局面由此建立坚实基础。例如教师依据行为性质选择手段的方法,例如家长分析孩子违规原因的路径,这些实例说明培训内容的具体维度。法律法规知识构成教师培训框架。
综上所述,家校协同视域下初中教育惩戒共识的生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搭建沟通桥梁能够让家校之间增进了解、建立信任,为共识的形成奠定基础;规范惩戒流程、明确家校权责边界能够确保教育惩戒的合理实施,避免矛盾和冲突;开展培训活动能够提升家校双方的教育能力,使教育惩戒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张茂祥.初中教育惩戒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06): 155-157.
[2] 李福华, 李佩云, 仰丙灿. 初中教师教育惩戒:问题分析与改进对策 [J]. 教师教育研究 , 2022,34(05): 84-92.
[3] 王瑞临 , 张云喜 . 民族地区初中教师惩戒教育现状研究—以广西融水、三江县为例 [J].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4,28(01):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