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三新”背景下提升命题素养, 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科学化

作者

简晓维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体系、新高考模式全面落地实施,高中生物教学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与机遇。命题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发展。然而,当前高中生物命题工作中仍存在对“三新”理解不透彻、命题水平参差不齐、命题实践缺乏规范等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提升。文章聚焦“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命题素养提升路径,探索构建科学命题体系,希望能够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科学化发展,为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提供有效支持。

一、把握“三新”要求,明确命题方向

高中生物命题工作必须紧密围绕“三新”要求开展,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理念,全面把握新教材内容体系,准确领会新高考评价导向。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这要求命题工作必须突破传统知识考查模式,转向能力素养导向。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中学习质量水平描述,可明确不同层次学习目标与要求,为命题提供清晰指引。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注重生物学与现代社会联系,增加前沿科技内容,强化实验探究,这就需要命题人员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设计具有时代特色试题。

新高考评价体系则更加强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倡导情境化试题设计。所以,高中生物命题工作应着力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命题框架,确保试题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体现教材特色,还能满足高考评价导向。命题人员应建立学科命题资源库,收集整理生物学前沿成果、社会热点问题与实验探究案例,丰富命题素材来源,使试题更具科学性与时代感。通过明确命题方向,可引导教师教学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促进教学理念转变与实践创新。

二、优化命题策略,提升命题素养

命题人员应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学习,深入探究生物学基本原理与前沿进展,确保试题科学性;增强教育测量学理论修养,掌握试题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提高试题信度效度;强化命题实践能力,通过研讨 - 设计 - 评价 - 修改循环过程,积累命题经验。在具体命题策略方面应坚持情境引领,选择真实问题情境,创设有吸引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强化实验探究,将实验设计与分析融入试题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体现学科融合,注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应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命题人员应关注试题语言表达,确保语言精准、简洁、通顺,避免歧义;关注试题呈现形式,善用图表、数据等多种形式,提高试题直观性;关注试题梯度设置,确保试题难度分布合理,具有良好区分度。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为例,命题设计可从情境创设入手,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比如,围绕高山反应与氧气运输情境,设计一组试题:呈现高原地区人体生理变化数据,要求学生分析氧气在细胞呼吸中作用;展示不同浓度无机盐溶液对植物细胞影响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与无机盐离子跨膜运输关系;提供海洋生物体内外离子浓度对比资料,考查学生对渗透作用原理理解与应用能力。这一命题设计既关注知识点考查,又注重能力培养,通过设置不同难度层级问题,使试题具有良好区分度。引入前沿分析案例,如水分子簇结构探究新进展,设计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试题评价标准应突破单一答案模式,关注思维过程与解决问题策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通过这种命题策略,既能准确检测学生对细胞中无机物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实现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

三、规范命题实践,促进教学科学化

构建命题质量监控体系,从命题前准备、命题中过程、命题后评估三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命题前应明确命题目标与规范,制定命题计划与框架;命题中应严格执行试题审核程序,确保试题科学性、规范性与适切性;命题后应组织专家评审与数据分析,客观评价试题质量。建立试题检测与反馈机制,通过小规模测试、学生访谈、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收集试题使用效果信息为试题优化提供依据。开展命题实践探究,将命题工作与教学探究紧密结合,通过行动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索有效命题路径与策略。在推进命题实践规范化过程中,应坚持以学定测原则,确保试题与教学目标一致;强化诊断功能,通过试题设计诊断学生学习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 1 节 细胞增殖教学,可采用多维命题实践模式。组织学科教研组共同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明确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核心概念考查要点,制定命题框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套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实验分析题以及开放探究题等多种题型命题方案。比如选用最新癌细胞探究资料作为情境,设计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发生关系分析题;提供植物细胞分裂显微照片,要求学生识别有丝分裂各阶段特征并推理染色体行为;设计干细胞分化调控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增殖基本原理理解与应用。命题完成后,组织教研组进行试题评审,从科学性、区分度、层次性等维度进行评价,并通过小范围测试收集学生作答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这套试题作为形成性评价工具,及时发现学生对细胞增殖概念理解误区,如染色体复制与分离时间点混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混淆等,有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通过深入把握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内容与新高考要求,明确命题方向;通过构建科学命题策略,提升命题人员素养;通过规范命题实践过程,促进教学科学化发展。这一过程不仅能有效引导教学方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还能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所以相关部门和学校应高度重视命题工作,加强命题探究与实践,构建科学命题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范 莹 . 高 中 生 物 教 学 中 渗 透 人 文 教 育 的 研 究 [J]. 内 蒙 古 教育 ,2019,(23):123-124.

[2] 贺丽华 .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J]. 试题与研究 ,2019,(10):99.

[3] 祁吾珍 .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建议 [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师教育 ),2016,(23):75.

本文为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XYSW2023-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