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策略研究
聂宏伟
赤峰市直属第五幼儿园
学前劳动教育是引导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工作。《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其劳动意识与能力”。作为一种贴近自然且富有生命力的劳动教育模式,种植活动的有效应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直接感知、亲身体验自然环境和劳动情境的窗口,教师可以依托于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的指导来让幼儿集中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规律,同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优化手部的精细动作执行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探索科学有效的种植活动策略对于培养、强化幼儿的劳动能力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适宜种植环境,激发劳动兴趣
合适的种植环境是进行有效的劳动教育的基础所在。教师应当具体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劳动教育的实际需求来为他们打造更为安全、有趣且可操作的种植空间,依托于环境的优化创设来激发、释放孩子们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和自然潜能。
例如对于小班的种植区设计,教师便可设置一处“迷你蔬菜角”,选择豆芽、蒜苗等容易生长且发育周期较短的植物为素材,引导孩子们将这些植物的幼苗种植在一些卡通造型的容器中,用以吸引、把握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后,教师要提醒、帮助幼儿每天为植物浇水,观察并用画笔来记录这些植物从“发芽”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则可为他们创设一个“田园小农场”,将园区内的空地划分成播种区、养护区、收获区等不同的区域,还可利用废旧轮胎、木箱等材料来搭建一些立体种植架,帮助、组织孩子们种植草莓、辣椒等观赏性、食用价值都比较突出的植物。
学龄前儿童是典型的趣味驱动人群。基于此,教师要积极设计更多的趣味化种植任务,以此来让幼儿得以在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这些任务的设计要充分根据目标幼儿的年龄差异和发展水平来做阶梯式设计,同时适当融入一些游戏化的成分。
二、设计趣味种植任务,提升动手能力
譬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开展一场“种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教师为孩子们提供绿豆、红豆等不同种类的种子以及土壤、棉花等种植材料,帮助他们根据绿豆喜欢湿润的土壤以及红豆喜欢干燥、蓬松的环境等植物发育条件来将种子“送回”到自己适合的“家”中,让幼儿得以通过抓、放、埋等动作来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并初步感知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项“植物成长日记”的长期任务:教师为每位幼儿发放一本简单的记录手册,鼓励孩子们每天观察向日葵、竹笋等自己所种植的植物,用绘画或者粘贴植物叶片等方式来记录下植物在高度、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标注好对应的日期,还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组织孩子们尝试在两周或其他时间段内种植出一颗成熟的生菜,锻炼他们完成翻土、播种、浇水、施肥等一系列操作的能力。
三、组织协作种植活动,培养团队意识
学前教育是最提倡幼儿个体合作的教育形式。教师要将种植活动作为培养、强化幼儿团队协作意识、能力的良好契机,依托于分组合作、角色分工等形式来组织、帮助幼儿在劳动中尝试开展个体沟通与协作,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集体参与能力和自我交互意识。
例如对于“班级小菜园”这项活动的设计指导工作,教师可以按照“强弱结合”的原则来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负责种植西虹柿、黄瓜等不同的蔬菜,并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分别担任“小农夫”“浇水员”“记录员”不同的角色,各自负责翻土、播种以及根据植物需水量定时浇水和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工作,并要在发现诸如土壤干裂等问题时和搭档做商讨,采取合适的办法来解决对应的问题,保障植物的顺利生长。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进一步设计“种植成果分享会”活动,鼓励各个小组将本组所种植、收获的蔬菜制作成一份简单的沙拉,与其他小组的同伴一起分享,共同品味合作、劳动的喜悦。
四、开展多元种植延伸,强化劳动认知
对种植活动的劳动教育应用不应当只局限在植物的栽培环节,教师还要通过多元形式来设计、组织对应的延伸活动,以此来帮助幼儿进一步深化自身的劳动认知维度,同时帮助他们在复合尝试的赋能下逐步形成更为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到“植物的秘密”的探究活动当中,引导、帮助幼儿尝试利用放大镜等工具来集中观察一些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并可借助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出植物叶片的细胞微观结构,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植物呼吸的原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综合艺术元素来开展“植物创意工坊”活动,鼓励孩子们利用自己所收获的玉米、南瓜等农作物以及树叶、花瓣等自然材料来开展手工创作,拼接、组合成形形色色的小动物、建筑物等要素。还可为幼儿设计一场“小小义卖会”活动,组织孩子们将自己所种植、收获的蔬菜、花卉进行简单的包装并在幼儿园内进行义卖,引导幼儿学会定价、推销商品等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将自己的劳动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的乐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种植活动作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培养、完善幼儿的劳动能力。广大教师要积极通过创设适宜环境、设计趣味任务、组织协作活动和开展多元延伸等策略来帮助孩子们逐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正确的责任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持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雅佳 . 幼儿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3):123-126.
[2] 尤鸿婷 . 以生活化种植活动提升幼儿的劳动品质 [J]. 华夏教师 ,2024(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