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中秋节为载体的幼儿园食育实践策略及效果分析

作者

李云楚

合肥市滨湖启明星幼儿园 230000

引言

学前阶段是幼儿身体发育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科学的饮食教育对于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食育是培育拥有健康体魄、良好饮食习惯、正确价值观念的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途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饮食习俗、文化内涵与社会情感。将食育融入传统节日,不仅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食物知识、养成健康饮食习惯,还能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中秋节的饮食文化以月饼为代表,结合赏月、团圆等主题,具有直观、形象和寓教于乐的特点,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综合性的食育活动。本文通过对以中秋节为载体的幼儿园食育实践进行分析,旨在探索食育与节日文化相结合的可行策略,并评估其在幼儿饮食行为、认知水平及情感态度上的综合效果。

一、中秋节与食育结合的教育价值

中秋节不仅是团圆的象征,也是我国重要的饮食文化传承节点,其习俗活动中包含了丰富的食物体验和文化故事。将食育实践与中秋节结合,首先有助于提升幼儿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节日氛围的感染下,幼儿更容易对活动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积极投入到食物的制作、品尝与分享中。其次,节日中的饮食内容与文化寓意能够为幼儿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通过观察、触摸、品尝、交流等多种感官参与形式,让他们在自然状态下学习食物知识与饮食礼仪。此外,将食育活动与中秋节结合,还能帮助幼儿理解食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增强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和家庭情感认同。

教育价值还体现在食育的综合性上。中秋节活动涉及食物准备、手工制作、故事讲述、艺术创作等多元化环节,这种跨领域融合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通过与教师、同伴及家长的互动,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在饮食体验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这种文化与健康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饮食选择与生活方式。

二、幼儿园中秋节食育实践的实施路径

实施以中秋节为载体的食育活动,需要科学设计与系统规划。首先,在活动策划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的活动方案,确保食物知识、饮食技能与文化内容的有机融合。例如,将月饼制作环节与食材认知结合,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与健康搭配原则,并在操作中培养耐心与细致的习惯。其次,在活动实施阶段,应注重过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幼儿在体验中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并与同伴分享感受,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在中秋节食育实践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情感的引领者。在活动中,教师应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方式,激发幼儿对食物与节日文化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健康饮食的原则与科学进食的方法。此外,活动还应注重与家庭的联动,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让家长在家中延续和巩固幼儿在园所学的饮食知识与行为习惯,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并推动教育成果在家庭中长期保持和深化。

三、家园协同与资源整合的支持作用

在幼儿园食育实践中,家园协同是确保活动成效的重要保障。家长作为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教育者,其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与健康观念。通过中秋节食育活动,幼儿园可以借助节日契机,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通过家长会、宣传册、线上平台等途径,将食育理念和活动安排传达给家长,让他们了解活动目标和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亲子参与、家庭作业等形式,引导家长在家庭环境中积极配合,支持幼儿的健康饮食实践,并在日常生活中延续良好习惯的养成。

资源整合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邀请营养师、食品安全专家、文化传承人等参与活动,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增加幼儿的文化与营养双重体验。同时,可以与当地食品企业、农场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优质食材与专业支持,确保食育活动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并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和实践深度。多方资源的整合不仅能够提升活动质量,还能为幼儿提供更真实、多样的饮食体验,从而更有效地达成食育目标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实践效果评估与持续优化

为了确保中秋节食育实践的有效性,需要对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幼儿在饮食认知、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家长与教师对活动的反馈。饮食认知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幼儿对健康饮食原则、食物种类及营养价值的理解程度提高;行为习惯的改善则体现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选择健康食品、规律进餐并注意饮食礼仪;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表现为幼儿对食物与节日文化的兴趣增强,乐于参与饮食相关活动并与他人分享,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持续优化是提升食育实践效果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应在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团队对活动过程进行复盘,总结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并结合家长与幼儿的反馈,调整活动内容与形式,优化活动的流程设计与互动方式,使其更加高效与有针对性。同时,应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差异,对活动进行分层设计,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并适当引入跨学科资源扩展学习内容与互动形式。通过不断完善与创新,食育活动才能在长期开展中保持活力与吸引力,形成可持续且不断进化的教育机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持久支持。

结论

将食育融入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健康饮食知识,还能在文化浸润中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本文的研究表明,以中秋节为载体的食育实践在提高幼儿饮食认知、改善行为习惯、增强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通过科学的活动设计、有效的家园协同和多方资源整合,可以大大提升食育活动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未来,幼儿园应继续探索更多与节日、季节、地域文化相结合的食育路径,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食育体系,为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儿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静怡 . 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食育课程的融入研究 [D]. 南宁师范大学 ,2024.DOI:10.27037/d.cnki.ggxsc.2024.000440.

[2] 罗屹 .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策略 [J]. 今日教育 ( 幼教金刊 ),2023,(05):10-12.

[3] 牛学玲 .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的问题和策略[J]. 教 育 观 察 ,2023,12(21):85-88.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3.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