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关于DEU 理念下的" 微病房" 教学模式在骨伤科护理学生临床教学的应用分析

作者

翁璐倩

义乌市中心医院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护理学不断更新及护理人才素质要求提高,均需要加强针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整个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其重中之重依然是如何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及较强的操作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 [1]。在此之下,“校院协同”(DEU)理念正是在如今时代背景下提出,强调学校与临床实践基地之间需要加深联系、密切合作,进而将教学工作做到贴近真实的临床环境之中,同时还要探究最优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中将“微病房”以一种仿真性的模式融入其中,可使学生可在真实的学习场景中身临其境地参与患者整体护理,又能通过在有形的病房空间的密集输出,体现资源的高度浓缩,使学生的带教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并切实培养出具备精湛的专业护理技能的学生 [2]。而基于此,对其进行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探讨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是 2024-01 至 2024-12,选取在本院实习的护理学生 16 名进行相关统计和数据采集,便利抽样法平均分成 2 组,对照组 8 名(运用常规教学),年龄低至高以及平均值为: 18~23(20.6±1.3) 岁。研究组 8 名(运用 DEU 理念下的" 微病房" 教学模式),年龄低至高以及平均值为: 18~22(20.7±1.4) 岁。护理学生的背景资料对研究分析无任何影响( (P>0.05) )。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在该模式下,教师主导骨伤科患者护理核心内容的传授,具体方式包括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示范。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并启发学员对所授知识进行归纳与反思。课前,教师需根据实习课程目标制定专属的骨伤科患者护理教育方案。授课时则严格遵循此方案,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演示与阐释。为了强化记忆,课程尾声设置了复习总结环节。

研究组采用DEU 理念下的" 微病房" 教学模式,课题组以DEU 的“微病房”为教具,在临床教学区搭建高度仿真的“微病房”,设置真实的病床、配置真实的医疗设备(包括牵引架、石膏工具、康复器械)、模拟患者(标本化病人、高级仿真模型)和电子病历系统,还原骨伤科典型病例的场景,从骨折术前准备到术后护理再到康复训练都覆盖到。(2)DEU 的核心——校院协同:双导师制:临床导师由骨伤科老护士长担任,负责真实病例、规范化操作和应急处置的过程;学校老师主要是理实融合的理论教学,如解剖定位、并发症预防等理论知识点,以及结构化学习任务(例如:“股骨骨折患者术后24 小时护理计划”)的编排。每个月固定开展一次校院联合教研,根据微病房的病例和临床需求做动态调整。(3)学生是实践的主体。第1 个阶段:任务落实。一组2 人一例“微病房”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方位落实所有护理计划执行到位;第 2 个阶段:沉浸式轮岗。“微病房”的患者出现各种突发问题或者突发状况,要求参与项目的同学代替护士的角色,在“微病房”开展对应的护理工作如: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康复训练指导等。同时要求学生还要成为代理家属人员,练习如何和患方家属讲解及沟通的相关细节,包括医患冲突问题的处理(如患方家属不愿意接受康复锻炼)。第3 个阶段:持续化改进。第三轮是针对前面两次模拟的真实情况作出反思与总结,然后做出对应的修正,并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在真实环境中验证得到的效果。导师利用监控系统查看过程操作,发现脊柱骨折病人搬运时姿势不对,及时采取“暂停—指导”的方式予以纠正。反思、总结:每天召开“微病房复盘会”,学生讲述自己护理难度最大的病患,老师带着真实案例对比讲解,要求学生完成“护理决策日志”。

1.3 观察指标

测评两组教学成绩、综合能力评估以及满意度。

1.4 统计学与方法

全部调查数据均由SPSS23.0 软件处理,数据以( ,%)形式展现,以t、x2 检测对比差异,如果 P<0.05 ,则说明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教学成绩结果比较

研究组成绩更优, P<0.05 ,表1。

表1 教学成绩结果比较(分)

2.2 综合能力测评结果

在综合能力分值中,研究组更高, P<0.05 ,表2。

表2 综合能力测评结果(分)

2.3 教学满意度测评

研究组教学满意度更高, P<0.05 ,表3。

表3 教学满意度测评 (n,% )

3 讨论

统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时,往往过于抽象,导致学生难以建立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采用新模式后,教师引入真实病例作为起点,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进而驱动其学习相关理论的积极性。学生在模拟护理活动和分组研讨中,有机会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操,从而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尤为关键的是,教师在实践环节的点拨与理论要点的即时梳理,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根基。正是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研究组在理论考试中的成绩得以显著提升 [3]。

“微病房”教学模式通过高度模拟真实病房环境,为学生创造了宝贵的实践平台。置身于此场景中,学生得以亲身执行各项骨伤科护理操作,从而更扎实地掌握临床技能。相较于传统教学中被动观摩教师示范,该模式要求学生深度参与患者护理的全流程——从评估病情、制定计划到具体实施护理措施,全方位锤炼其临床应对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实时观察学生操作,精准指出不足并提供指导,助力学生持续精进实操技能 [4]。

综上所述,在骨伤科护理学生临床教学中开展 DEU 理念下的 " 微病房 " 教学模式普及前景可观,可提升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 周逸娴. 基于DEU 理念下的" 微病房" 教学模式在骨伤科护理学生临床教学的应用研究 [J]. 才智 ,2025(9):93-96.

[2] 袁长深, 李彦宏, 刘晋邑, 等. 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J]. 黑龙江医学 ,2025,49(12):1482-1484,1487.

[3] 徐文嵩, 姚啸生, 王一品, 等. 以培养临床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的应用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23(1):30-32.

[4] 宋春霖 , 韩杰 . 雨课堂结合 CBL 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23(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