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赋能幼儿园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肖淑仪 庞佳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新塘幼儿园 215600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从教学内容到组织方式的深层次变革。本文基于教学一线的观察与实践,系统分析 DeepSeek 在幼儿园互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形态与成效,同时审视当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在学前教育领域稳健发展的路径建议,旨在为相关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指导。
一、DeepSeek 赋能幼儿园教学的现实价值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DeepSeek 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智能化支持。其语言生成与理解能力在故事讲述、童谣创编、绘本阅读等教学中表现突出,能协助教师快速生成富有节奏与教育意义的内容,减轻备课压力,提升课堂新颖度。DeepSeek 还可实时回应儿童提问,增强互动质量与课堂参与度,激发幼儿表达与探索兴趣。此外,它能协助情境创设,如构建虚拟农场或冒险故事,增强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凭借学习型特性,DeepSeek 可根据儿童语言风格与兴趣进行个性化内容推送,推动教学个性化发展,提升幼儿学习体验与教师教学效能。
二、DeepSeek 参与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实践形态
DeepSeek 在幼儿园互动式教学中的应用可从多个层面展开。在语言发展课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与 DeepSeek 开展对话互动,幼儿可提问如“为什么太阳每天都出来”“猫头鹰晚上不睡觉吗”等问题,DeepSeek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给予回应,不仅解答知识,更注重语言风格和情绪表达,引导幼儿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在绘本教学中,DeepSeek 可辅助生成不同版本的故事续写,鼓励幼儿在对比与选择中参与到故事改编与重构中,增强语言组织能力与文学感知力。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如“春天的脚步”主题教学,教师可借助 DeepSeek 生成符合节气、植物、生物等知识点的探索问题,并帮助设计幼儿能理解的科学小实验步骤,拓展课程内容的知识边界。在游戏活动中,DeepSeek 作为“虚拟角色”参与进来,构建更加丰富的社会情境互动。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可与“智能店主”对话完成购物任务,在言语交流中感受规则、练习表达并实现社会性目标。此外,在家庭共育中,教师可将与DeepSeek 互动生成的绘本内容或幼儿提问记录分享给家长,鼓励亲子共读与二次生成,增强家庭教育协同性。实践表明,DeepSeek 不仅提升了互动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也提高了教师对多样学习资源的整合与设计能力,丰富了教学实施的手段和载体。
三、DeepSeek 技术嵌入中的现实困境与风险防控
尽管DeepSeek 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应用潜力,但实践中仍面临适龄性把控难、教师技术能力参差、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其生成内容有时语言不够儿童化或语境不符,影响教学适配性;部分教师缺乏培训,易出现依赖或机械使用现象。智能交互涉及大量儿童数据,亟须强化信息保护与伦理监管。技术滥用还可能削弱教师主导地位,分散儿童注意力。此外,一些园所引入技术为追求形式创新,忽视课程目标融合,造成“为了技术而技术”的倾向。因此,推动DeepSeek 高质量应用需在课程、培训、制度与伦理等层面建立系统保障,实现真正的教育赋能。
四、优化DeepSeek 与幼儿园教学融合的策略路径
要实现 DeepSeek 与互动式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从理念创新、课程设计、教师支持与机制建设四个方面系统推进。首先,在理念层面,应更新教师教育观,树立“技术即资源”的融合理念,将人工智能工具视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辅助而非替代,从“人机分离”向“人机协同”转变。课程设计上,应建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开发体系,明确技术工具的教育功能定位,推动技术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活动组织的深度融合。建议通过课程研修共同体、实践项目孵化等方式,支持教师在真实情境中探索DeepSeek 赋能的教学创新。在教师发展方面,应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人工智能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帮助其理解技术原理、掌握使用方法、识别内容风险,从而更科学地引导幼儿与技术互动。同时,应强化多部门协同,建立数据安全与伦理审核机制,明确儿童数据使用边界、内容生成规则与责任追溯机制,确保技术在“安全、适宜、有益”的原则下应用。鼓励政策层面制定关于人工智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指导文件,引导园所合理规划技术投入,加强示范性应用案例的推广与研究评估,提升融合实践的系统性与规范性。通过构建技术、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融合支撑机制,推动DeepSeek 与幼儿园互动教学的深度对接与高质量发展。
五、结论
DeepSeek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先进语言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与交互生成能力,在幼儿园互动式教学中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参与语言教学、主题探究、角色游戏与家庭共育等活动,DeepSeek 不仅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与生成性,更有助于增强儿童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助推教学范式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转型。未来通过深化理念引领、完善课程设计、强化教师培训与建立机制保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智能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 张议月 , 李传英 , 陈红英 . 扩优提质改革创新: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重庆实践”[J]. 今日教育 ( 幼教金刊 ),2024,(11):4-7.
[2] 秦霞 . 数字技术赋能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研究 [J].教师 ,2024,(32):78-80.
[3] 郭洁 . 大数据背景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实践探索 [J]. 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4,(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