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张晓敏
邢台市沙河市第三小学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依据
1. 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习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较为迅速,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例来理解。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准确计算,而部分学生可能会混淆运算顺序。其次是学习兴趣的差异,有的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愿意主动探索数学难题,而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数学枯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兴趣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再者是学习习惯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及时检查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而习惯较差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粗心大意等问题。基于这些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是必要的,这样可以让作业更贴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2. 核心素养的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等多个方面。不同层次的作业应该围绕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设计。对于较低层次的作业,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基本运算能力,例如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字填空、基础运算的作业,像 10 以内的加减法、简单的乘法口诀运用等,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作业中建立数感。而对于较高层次的作业,则可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等。例如,布置让学生绘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者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相应的核心素养。
3. 课程标准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和不同知识板块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业分层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比如在低年级阶段,课程标准强调对数字的认识和简单运算的掌握,作业分层就可以从认识数字的书写、数字的大小比较到简单的加法、减法运算等方面进行分层。在高年级阶段,课程标准涉及到小数、分数的运算,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等内容,作业分层可以从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到复杂的混合运算,从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到组合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等进行分层,确保作业设计与课程标准相契合,促进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1. 作业难度分层策略
作业难度分层是作业分层设计的核心内容。对于薄弱层学生的作业,要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时,薄弱层学生的作业可以是计算给定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题目中的数据简单,如长方形的长为 5 厘米,宽为 3 厘米,让学生运用公式直接计算。对于中等层学生,作业难度要适当提高,可以设计一些变形题目,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或者给出一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通过平移等方法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后再计算周长。对于良好层学生,作业可以更具挑战性,例如让学生比较不同长方形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面积的大小关系,并分析原因。对于优秀层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探究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并且能够根据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
2. 作业形式分层策略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薄弱层学生,可以多布置一些书面练习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让学生反复抄写、背诵乘法口诀表,并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练习。可以增加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作业,如乘法口诀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等层学生,除了书面作业外,可以布置一些小组合作作业。比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如班级同学的身高统计、零花钱使用情况统计等,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对于良好层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让学生探究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相同,要求学生通过测量、剪拼等方法自己得出结论,并撰写简单的探究报告。对于优秀层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项目式作业,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校园绿化规划方案,在方案中要运用到图形的面积计算、比例等数学知识,通过项目式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1. 分层作业的实施
在实施分层作业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解释分层作业的目的和意义,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或自满的情绪。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分层作业是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好的发展,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作业分层。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或下降,学生的分层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作业的难度和形式也要相应调整。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菜单式作业的形式,即将不同层次的作业列成菜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这样既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又能确保作业的分层效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作业指导,尤其是对于薄弱层和中等层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2]。
2. 分层作业的评价
分层作业的评价要体现公平性和激励性。对于薄弱层学生,评价标准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态度。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完成基础作业,并且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认真的态度,即使作业存在一些小的错误,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可以在作业评语中指出学生的进步之处,如“你这次作业中对乘法口诀的运用比上次熟练多了,继续加油!”对于中等层学生,评价要关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除了判断答案的对错之外,还要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如“你在计算长方形面积时,能够正确运用公式,并且解题思路很清晰,如果能再仔细一点就更好了。”对于良好层学生,评价要注重思维的拓展和创新。如果学生在作业中提出了新颖的解题方法或者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教师要给予高度评价,如“你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非常有创意!”对于优秀层学生,评价要着眼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深度挖掘。例如在评价项目式作业时,要考量学生方案的可行性、创新性以及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核心素养要求和课程标准目标进行分层设计,采用科学的学生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和作业形式分层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在评价中体现公平与激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作业中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逐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作业模式下的弊端,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作业分层设计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具有更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李文生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J]. 视周刊 ,2025,(08):62-62.
[2] 唐彩斌 , 孔慰 , 慕振亮 .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把握的五个关键点 [J]. 教学月刊 ( 小学版 )( 数学 ),2025,(04):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