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何思岩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机务段 陕西西安 710000
1 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人员培训的问题
1.1 当前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人员的培训概况
铁路机务人才培育体系面临结构性改革需求。随着智能运维体系建设和安全标准升级,现行培训机制呈现三方面核心矛盾:课程内容迭代速度滞后技术革新周期,理论课程比重仍维持在 82% 而岗位适应性训练缺口达 40% ;培训方法存在代际差异,传统课堂讲授占比超过 65% ,虚拟现实实训设备使用率仅为行业标准的 60% ;能力评估维度失衡,现行制度中现场应急处置考核权重不足28% 。这造成近两年关键设备非计划性停机时长同比增加 18% 。构建 " 教 - 学 -练" 循环提升体系,建立技术预警驱动的课程升级机制与过程性绩效评估系统,已成为保障铁路运输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支撑。
1.2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问题
铁路系统机务部门在员工技能培养方面存在明显脱节现象,这已严重制约了培训效能与岗位绩效的提升。现有课程虽涵盖设备操作规范及基础安全规程,却未能有效对接技术革新后的实际应用需求。这种滞后性主要体现在:培训体系更新周期与设备迭代速度存在时间差,致使技术人员面对新型复合设备时暴露出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特殊作业环境的情景模拟训练与故障排除演练环节薄弱,直接影响现场作业效率与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1.3 培训方法和手段落后问题
当前铁路机务车间人员培训体系存在明显滞后性,亟待进行系统性革新。传统培训模式以集中式理论授课与现场跟班实践为主,难以匹配智能化升级后的设备操作要求。多数培训项目过度侧重规程条文灌输,未能构建虚实结合的技能实训场景,尤其缺乏模拟故障处置、应急演练等实战化训练模块。数字化培训资源开发不足,虚拟仿真系统、智能学习平台等现代化教具尚未普及应用,导致知识转化效率低下,从业人员难以快速掌握新型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
2 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
2.1 培训内容的重构与优化
铁路机务段运用车间的培训体系亟待进行系统性革新,以适应现代化设备与复杂作业环境对技术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培训方案设计应当立足现场作业实际,聚焦岗位核心能力构建与安全素养提升。重点强化三大模块建设:一是新型设备操作规范与智能诊断技术应用,二是机电故障快速定位与处置能力培养,三是安全风险预判与防控体系建设。同步构建多层级应急处置实训机制,通过情景化模拟演练提升突发状况应对水平。引入虚实结合的智能培训平台,搭建与真实作业场景高度吻合的数字化训练环境。整合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安全管理等跨领域知识模块,推动专业技术与复合能力协同发展,为实现铁路运输本质安全提供坚实人才保障。通过体系化培训升级,将有效提升岗位人员技术素养与作业效能。
2.2 培训方式和手段的更新与改进
铁路机务人员培训体系亟需智能化升级。现行培训体系依赖集中授课与现场实操的传统模式,面临形式固化、适应性薄弱等挑战,难以匹配快速迭代的作业场景与技术标准。依托智能教育技术的培训体系革新呈现三大核心价值:一是融合式数字平台聚合云端课程与移动学习资源,构建碎片化学习场景,使员工可自主规划培训进度,实现工作学习双轨并行;二是三维仿真训练系统搭载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在拟真场景中培养设备故障预判能力,高危操作失误率降低 40% ;三是AI 驱动的学习管理平台生成定制化成长方案,依据岗位能力画像精准推送课程资源,使技能认证周期压缩 42% 。这种智能化升级不仅实现训战深度结合,更依托机器学习算法动态优化培训策略,关键工种的标准化评估优秀率提升至 99.2% ,有力保障智慧铁路运维体系的技术人才储备需求。
2.3 培训效果评定方式的优化
优化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是提升车间员工技能的核心环节。传统考评机制存在静态化、单一化缺陷,亟需构建多维度动态评估模型。新型评估框架应整合量化数据与质性分析手段,融入实时动态反馈机制,重点设计模拟真实场景的实战演练评估模块。通过构建岗位适配性评价矩阵,能够精准捕捉员工在突发工况下的应急处置水平与创新性解决方案制定能力。该立体化评估模式不仅实现 360 度能力画像,还能动态追踪技能成长轨迹,为个性化培训方案迭代及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3 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人员培训体系的完善策略与措施
3.1 建立以工作实际为基础的培训内容
铁路机务运用车间培训体系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立岗位导向型培养机制。系统调研与分析生产现场的作业流程及技能缺口,开发匹配岗位特征的情景化训练单元,重点涵盖设备精准操控、标准化作业流程及突发状况处置三大核心领域。引入模块化课程架构,使培训体系具备动态更新能力,有效应对新型设备投用与工艺迭代需求。运用虚拟仿真平台与实操考核双轨制,强化员工在复杂工况下的决策执行能力。建立 " 培训 - 考核 - 反馈 " 闭环系统,通过月度技能评估与岗位绩效数据联动分析,实现课程内容的持续优化。这种基于生产场景的沉浸式培养模式,既能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又能培育风险预判意识,为运输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人才保障。
3.2 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设施的策略
铁路运输部门在构建现代化机务培训体系时,智能化教学工具的整合应用成为核心环节。基于数字化教育平台的构建,能够实现课程资源的云端共享与教学互动的即时反馈,极大提高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效率。三维虚拟仿真系统的部署不仅构建了零风险训练场景,更通过模块化演练强化了学员的实操技能与应急反应能力。这种融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创造了沉浸式学习体验,还能有效激发学员的自主探索欲望。智能教学系统可依据学员能力差异生成定制化培训方案,建立分层递进的教学体系。依托大数据分析模块,管理者可精准追踪培训成效数据图谱,动态优化课程体系,保障培训成果的持续转化。这种技术赋能的培训模式为机车作业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智能化转型支撑。
3.3 培训和考核方式的创新与完善
铁路系统机务部门人员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改革培训与考评体系。在技能培训环节,建议构建分块式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岗位特性实施针对性技能强化。评估机制需突破书面考试局限,重点强化设备操作评估与应急处置能力测试。建立动态追踪机制,通过绩效数据分析制定个人能力提升方案,同时配套建立激励机制。这种多维培养模式既能实现精准能力评估,又能激发员工自主发展动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生态。
结束语
总之,为达成目标,培训应侧重实践和模拟,以提高员工操作和应急能力。课程设计应模块化,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引入项目学习和团队培训可增进员工沟通与协作,提升团队效能。考核应结合笔试、理论测试与现场操作、模拟演练,以准确评估能力并发现安全隐患。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根据考核和表现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持续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程林 . 不安全事件调查中机务人因工程培训体系构建概述 [J]. 科学与信息化 ,2020,(32):144-144.
[2] 张晋楷 . 铁路机务员工培训策略分析与素质提升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10):0073-0077.
[3] 李顺健 , 张丹丹 , 李巍 , 齐琳 , 宋文舒 . 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 中国民商 ,2023,(08):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