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黄文惠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 重庆 402260
引言:
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小学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度不足,既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会阻碍其综合素养的发展。相较之下,小学班主任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对负面情绪产生正确认知,唤醒学习热情;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形成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做好铺垫。由此可见,积极开展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必须重视的方面。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精准识别与预警
小学班主任应率先做好精准识别与预警环节,只有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才具有良好适用性。具体方法为,小学班主任需全方位观察和甄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例如,分析学生连续 3 天的课堂互动参与情况、课堂注意力持续时间等。这些学习行为可展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从而知晓是否存在学习焦虑、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再依照具体情况,制定培养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等方案。同时,还应关注社交方面。比如,收集学生 1-2 周内的课间活动表现并制作“课间活动图谱”,诊断是否存在社交恐惧、难以与他人合作等社交适应障碍。另外,小学生心理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班主任还需做好动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情绪调节和管理障碍为例,在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后,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红、橙、绿三个级别。其中绿色表示定期观察即可。橙色应是重点关注,可采取学习情绪调节技巧、提升抗挫折能力等策略。红色则为必须单独干预的对象,以实施专业化治疗、家庭支持等为主。
二、开发特色课程
想要顺利开展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开发特色课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既能帮助学生全方位认识心理问题,还能在改善学习体验中逐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具体方法为,从不同维度出发,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例如,从认知维度来看,学生对心理问题的了解较少,可制定“情绪显微镜”课程,系统学习识别情绪信号、调节消极情绪和培养积极情绪等。从情感维度来看,还需掌握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1]。可设计“情绪实验课”,也就是让学生尝试和学会利用多种方式表达情绪,包括音乐、演绎和绘画等。或者,借助绘本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如,先选取一些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社交能力等有关的绘本,涵盖《我的情绪小怪兽》、《我不知道我是谁》、《头上长满鲜花的男孩》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将自己读到的内容画出来。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表演绘本中的故事。或者,组织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沉浸式班会。例如,先让学生匿名书写自己的烦恼,并放入标有“情绪盲盒”的箱子内。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后,集体进行“筹谋划策”。
三、组织多元化活动
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既能有效提升学习体验感,还可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构建具有差异化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隐私,小学班主任进行心理问题指导时,可先设计符合不同学生的专属“暗号”,再以“幸运纸条”的方式提供针对性帮助。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类似心理问题的情况较多,部分学生羞于直接向班主任求助。这种情况下,可组织“影子伙伴”活动。即在确认学生的需求后,鼓励出现过相同问题的学生,主动分享方法和经验。其次,适当增加沟通途径。比如,以 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媒介,创造“一对一”心理问题求助渠道,确保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与适用性。也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每日分享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微课、短视频等。最后,融入班级管理活动。当学生间存在冲突时,可进行“班级调解厅”活动,由当事人阐述矛盾,其他班级成员共同分析问题根源,并投票确定调解策略。
四、推动多方协同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应做好推动多方协同环节。第一,建立“家校共同体”。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还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的作用。具体方法为,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专题工坊,助力家长掌握如何识别学生情绪、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还应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具包”,保证家长可在学生出现情绪波动等问题时,借助新媒体平台与小学班主任分享具体表现,再由教师实时提供针对性指导。或者,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 APP 程序,家长上传学生表现,系统则会对多次行为进行对比,快速剖析心理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建议。第二,重视引入社会力量。例如,邀请社区医院的专业心理科医生,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测,确保可以更好地消除和干预不良心理问题。期间,也可由专业心理科医生协助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培养学习兴趣、预防电子设备成瘾等。第三,创建多方联动机制。建设共享平台,既囊括学校、社会的心理咨询服务资源,又提供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活动,保证能促进家长和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可第一时间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充分介入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支持和治疗中 [2]。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学生成长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应根据实际条件,合理设计心理问题识别与预警、特色课程、多元化活动以及家校社协同机制等环节,确保可通过实施更加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充分远离不良心理问题,便于为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联妹 . 班主任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J]. 教育 ,2024(23):53-55.
[2] 张志艳 .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浅析 [J]. 生活教育 ,2024,(1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