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
林洋
辽宁省东港市兴港小学 118300
0 引言
《西游记》作为五年级下册推荐的首部章回体文言白话小说,是学生接触古典名著的重要起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通过全程嵌入的评价体系,将阅读过程转化为可观测、可反馈的学习路径。
1 目标设定:三阶递进,精准定位整本书阅读目标
1.1 三维分析奠定目标基础
1.1.1 课标导向:明确整本书阅读的核心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1.1.2 教材脉络:勾连单篇与整本书的阅读要素
本次读书活动与本单元的课文是一脉相承的,本单元的 4 篇课文分别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的部分章节。教材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西游记》提供章回体文言白话小说的阅读策略。
1.1.3 学情诊断:基于数据的阅读需求分析
对本校397 名五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一是认知现状,98.7% 通过影视了解梗概,仅1.3%完整阅读原著;二是畏难情绪,82% 认为原著“难以读懂”;三是思维浅层化,对孙悟空的认知停留在“神通广大”,未深入其精神成长脉络。
1.2 三阶目标架构阅读梯度
1.2.1 一阶:读前导读——激发兴趣与方法启蒙
①对比同名影视作品,找寻原型,激发阅读兴趣; ② 初步学习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西游记》; ③ 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1.2.2 二阶:读中推进——人物解析与深度思辨
①梳理孙悟空的成长史,探析其成长原因; ② 聚焦西游众生,解析人物价值; ③ 通过跳读、精读掌握章回体文言白话小说的阅读方法。
1.2.3 三阶:读后展示——主题提炼与实践迁移
①整合全书关键情节,探讨《西游记》的象征意义; ② 对比分析不同角色,提炼作品传递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品质; ③ 通过多元形式,锻炼文学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技巧。
2 评价设计:全程嵌入,以评促学的动态体系
2.1 评价量表:让阅读思维可视化

以读中推进课为例:在开展《西游记》读中推进之前,针对确定的第一个目标,设计了评价量表(表 1)。读中推进开展前后,让学生依据表 1 对自己掌握孙悟空成长史的程度进行评价。
2.2 过程性评价:多元活动检验阅读成效
如针对创编故事,设计了这样的评价量表(表2)。

2.3 终结性评价:素养导向的综合反馈
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了这样的评价量表(表 3)。

3 教学实施:三阶九环沉浸式阅读
3.1 第一阶段:读前导读——情境导入,点燃阅读引
3.1.1 环节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经典电视剧或动画片段,引导学生回忆对《西游记》的已有认知,提出问题:“你认为读原著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3.1.2 环节2 :对比分析,点燃热情
选取《西游记》中经典情节“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影视片段和原著文本片段对比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原著中丰富的细节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影视作品无法呈现的,强调原著阅读的独特价值。
3.1.3 环节3 :方法指导,制定计划
出示书籍目录让学生阅读回目,结合教材中的“小贴士”,介绍“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再介绍“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以“大闹天宫”为例示范如何精读关键情节,以“取经路上降妖”为例说明跳读的适用场景。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表。
3.2 第二阶段:读中推进——任务驱动,深入文本肌理
3.2.1 环节1 :聊天导入,聚焦悟空
开门见山引入该节课的主问题,再通过聊天的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引导学生结合正在阅读的章节探讨孙悟空的称谓变化和成长,随后让学生利用助学单整理孙悟空成长史再进行自评。
3.2.2 环节2 :任务驱动,理解悟空
先让学生跳读典型语段,梳理孙悟空称呼变化的阶梯图;然后让学生精读描述“三离三归”的重点语段,探究孙悟空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分成正反方,针对“孙悟空的成长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展开辩论。
3.2.3 环节3 :感悟评论,总结读法
引导学生畅谈从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中所获的启示,并且再次出示相关评价量表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收获。
3.3 第三阶段:读后展示——多元输出,实
3.3.1 环节1 :整合情节,探讨主题
学生分组梳理《西游记》的思维导图,可绘制情节脉络图;可结合取经经历,绘制取经导引图;也可结合一路阅“妖”无数,绘制人物线路图,再围绕“成长”“信念”“团队合作”等主题展开交流,分析作品的象征意义与哲学内涵。
3.3.2 环节2 :角色对比,提炼精神
每组选择一名角色,对比其成长轨迹与孙悟空的不同,提炼角色背后的精神品质,开展“西游人物颁奖会”。
3.3.3 环节3 :多元展示,迁移应用
剧情还原——为经典情节配音;创意演绎——改编经典情节为课本剧;写作任务——以“假如我是西游团队的一员”为题,完成创意写作。
读后展示这一阶段,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总结《西游记》的阅读收获。
4 创意亮点与实践成效
评学闭环化:通过“目标—评价—教学”三位一体设计,使阅读从“模糊体验”转向“精准提升”,学生阅读计划完成率从45% 提升至89% ;
输出立体化:从“读—写—讲—演”多维度输出,学生在县级“名著阅读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2 项、二等奖5 项;
学科融合化:融合科学、历史学科知识,拓宽阅读深度。
语言建构:学生仿写古典白话文片段的优秀率从12% 提升至47% ;
思维发展:在“孙悟空成长辩论”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的学生占比从 35% 提升至78% ;
5 结语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以“三阶递进”为路径,以评价量表为支架,构建了“兴趣激发—方法建构—深度理解—实践迁移”的完整链条。整本书阅读是一场“慢教育”,需以“教—学—评”一体化为锚点,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阶梯,让经典名著真正成为照亮童年的精神之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沈少楠 . 数智赋能: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路径探索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2):32-38.
[3] 张日品 . 创新“阅读马拉松”,推进阅读整本书——以五年级《西游记》阅读探索为例 [J]. 语文教学通讯,2025(3):67-69.
[4] 李红林. 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思维路径——以《西游记》的“解构·破壁·对话·知行”教学框架为例 [J]. 湖南教育,2025(14):34-36.
[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立项一般课题“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号:JG24CB07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