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级阻燃与耐温170℃高效除雾器在湿法脱硫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峥 张爱丰 沈晓明 姜清鹏 王如意
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613
摘要:本文以某发电分公司脱硫塔改造项目为案例,分析新型 DMSP-40旋汇聚合高效除雾器的性能。该设备采用 V0级阻燃PPE材料(耐温170℃),通过三级结构设计实现出口雾滴浓度≤15mg/m³,系统阻力≤250Pa,显著解决“石膏雨”问题,满足严苛的环保与安全标准。
关键词:燃煤电厂;V0级阻燃;旋汇聚合高效除雾器
引言
湿法脱硫系统中,除雾器是去除烟气中雾滴和浆液的关键设备。传统菱形除雾器(图1)对<5μm颗粒物捕集效率不足,三级除雾器对粉尘去除率仅6.7%(从6mg/Nm³降至5.6mg/Nm³),无法满足超净排放要求。导致烟道积垢与“石膏雨”污染。无法满足现代严苛的环保要求(如GB/T21508-2008标准)。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新型旋汇聚合除雾器进行改造,旨在通过材料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除雾效率与安全性。

. 材料特性与设计创新
材料性能
阻燃等级:V0级(UL94 V0级阻燃特性可防止除雾器在异常高温工况下起火(如烟气温度瞬态超150℃场景)),杜绝火灾隐患;
耐温性:长期耐受160℃高温(设计温度170℃),适应脱硫塔饱和烟气环境(50℃);
寿命:>25年(表2),优于常规PP材质。
2.2 三级结构设计
一级倒屋脊粗除雾器:30mm间距正弦叶片(图2),拦截>22μm液滴,出口雾滴≤150mg/m³;
图2 粗除雾器

图3 旋汇聚合器

二级旋汇聚合器:40mm正弦叶片+旋流装置(图3),利用追捕效应、逆流效应、捕捉效应,聚合0-20μm的细微液滴,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追捕效应:大颗粒(密度1600-2200kg/m³)在黏性阻力下追击小颗粒;
逆流效应:相邻旋风子交汇区气流对冲,促使0-20μm颗粒碰撞聚合;
捕捉效应:旋流叶片表面液膜卷吸形成超大型液滴(直径>50μm)增强捕获能力;

级屋脊细除雾器:25mm孔钩叶片(图4),拦截<13μm液滴,最终雾滴≤15mg/m³。三级结构紧凑高效,整体除雾性能远超传统方案。

图5 设备整体示意图

3.2 试验结果

2.3 空间优化
此外,设备在空间优化上取得突破:整体高度仅2.05m(如图5所示),充分利用原支撑梁和冲洗系统,通过基盘呼吸孔与旋风子模块化布置,实现塔内空间利用率提升30%,大幅降低改造成本和塔内空间需求,实现轻量化集成。
3. 试验方法与性能验证
3.1 测试标准
依据《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GB/T21508-2008),采用 冷凝法+镁离子修正法(图6)测量雾滴浓度。
雾滴浓度:在211MW负荷下为12.39mg/m³,330MW负荷下为13.17mg/m³,均稳定≤15mg/m³(低于设计保证值)。
聚合器对除尘贡献:旋汇聚合器使颗粒数量减少50%,配合超精细除雾器,可实现脱硫塔入口粉尘≤30mg/Nm³时出口浓度稳定≤5mg/N m³。
系统阻力:圆弧形旋风子设计降低盲区湍流,较传统设备节能15%,在211MW负荷下为214Pa,330MW负荷下为263Pa,接近设计值250Pa。
测试数据表明,该除雾器在高负荷工况下表现优异,除雾效率高达98%以上(从传统75mg/m³降至15mg/m³以下),且阻力损失控制在低位,优化了能耗。
5.工程应用效果
系统可灵活部署于脱硫吸收塔/水平烟道,某发电公司3#机组330MW的实际改造中利用原有冲洗系统,改造成本降低40%,新型除雾器展现出显著成效:
雾滴去除率提升:从改造前的75mg/m³降至13.17mg/m³(330MW工况),有效消除“石膏雨”现象,烟道无浆液逃逸痕迹。
运行成本优化:通过冲洗系统利旧(利用原有设备),阻力降低减少了风机能耗,整体运行成本下降。
环保与安全效益:满足严苛的环保标准(如雾滴浓度控制),且V0级阻燃材料杜绝了火灾风险,提升了系统安全性。
6.结论与未来方向
研究得出以下关键结论:
材料安全性:V0级阻燃PPE结合耐温160℃设计,保障了高温环境下的防火安全和长期稳定性。
除雾效率:三级结构(粗除雾、聚合、细除雾)协同作用,实现细微液滴深度去除,出口雾滴浓度≤15mg/m³。
经济性:紧凑设计(高度2.05m)降低改造成本,阻力优化减少能耗,整体投资回报率高。
未来方向包括推广至高硫煤机组,进一步验证极端工况(如高硫烟气)下的长期稳定性,以扩大应用范围。
未来方向:研究建议将设备推广至高硫煤机组,进一步验证其在极端工况(如高硫烟气)下的长期稳定性和适应性,以扩大应用范围并提升行业标准。
整体意义
本研究通过材料升级(V0级阻燃、耐温170℃)和结构创新(三级除雾设计),成功解决了湿法脱硫系统中的“石膏雨”问题,显著提升了环保性能和安全标准。案例应用证明,该除雾器在效率、能耗和成本方面具有综合优势,为燃煤电厂的脱硫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推动了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GB/T21508-2008, 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2] 内蒙古科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号机组脱硫塔除雾器性能试验报告(KY-J2025-0008). 2025.
[3]生态环境部。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23 - 2011) 修改单 [S].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