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教育家精神的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思考

作者

陈爱珍

河南省西平县嫘祖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提出,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该导向与教育家精神当中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深度契合—从“双减”政策落地到核心素养培育,从跨学科实践到课程融合创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有效地推动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学实践方面和育人能力方面实现系统性的升级,才能够将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实践,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育人使命为魂,筑牢师德师风根基素养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将育人责任有效的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当中。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升级需要以育人使命为价值引领,明确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根基,通过有效的强化教育初心以及责任意识,确保教师能够在思想层面上形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共同认知,从而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1]。

通过“以育人使命为魂,筑牢师德师风根基素养”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升级的时候,可以从“深化师德专题教育,强化使命认知”“建立师德成长档案,细化过程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就“深化师德专题教育,强化使命认知”而言,可以定期开展“教育家精神”主题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有效的学习陶行知、于漪等教育家的育人理念,通过进行案例研讨和情境模拟让教师切实有效的理解“育人先育德”的内涵以及深意,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师德行为清单》,有效地明确教书育人的核心要求,以此给予教师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让其将使命意识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就“建立师德成长档案,细化过程管理”而言,可以教育家精神为依据为教师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师德表现动态档案,切实记录师德培训的参与程度、家校的沟通效果、学生以及家长的反馈等内容,做到师德考核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而且可以设立“师德榜样岗”,鼓励教师大胆的分享相关育人故事,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以榜样为镜、以使命为荣”的校园氛围。

二、以教学创新为要,提升课程育人实践能力

教学创新是教育家精神在课堂实践过程当中的具象化,其核心在于打破以往课堂教学的桎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新构建育人路径。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升级的时候,中小学教师需要以教学创新为抓手,将课程育人目标有效的融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全过程当中,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实现知识教授以及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专业实践的育人效能。

通过“以教学创新为要,提升课程育人实践能力”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升级的时候,可以教育家精神为依据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创新行动,即组织教师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发出“学科融合 + 育人目标”的主题课程包,比如说语文与历史结合的“传统文化传承”单元、科学与艺术联动的“生态环保创作”项目等等,通过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磨,让教师有效的突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可以教育家精神为依据构建数字化教学创新支持体系,即建立起校本数字资源库,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入 AI 备课工具和智慧课堂平台等等,支持教师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同时可以开展数字技术与课程育人的专项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的探索直播授课和虚拟实验等新型教学模式,将技术创新有效的转化成育人场景升级的驱动力。

三、以终身学习为本,激发教育情怀发展动能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或者“学无止境”[2]。终身学习是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要求,所以中小学教师需要以终身学习为发展根基,将教育情怀有效的融入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以及理念革新当中,在潜移默化当中构建起常态化的学习机制,在持续性的精进当中保持教育教学的热情,为专业素养的升级注入持久的动能。

通过“以终身学习为本,激发教育情怀发展动能”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升级的时候,比如说可以围绕教育家精神打造分层分类的终身学习体系,紧紧围绕教师的教龄和教师的职称设计进阶式的学习过程——“新手—骨干—专家”,新手教师侧重于教学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则聚焦于课题研究方法,专家教师开展教育思想凝练。有效的结合“学习共同体”模式组织跨校教研、名师工作坊等活动,在潜移默化当中促进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又比如说可以围绕教育家精神建立起“学习—实践—反思”闭环机制,要求教师每年都完成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将学习到的内容有效的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例如在参与完“项目式学习”培训之后,需要在班级内部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撰写科学合理的反思日志。基于“学习成果汇报会”“教学改进案例评选”等活动,能够推动理论学习向育人能力转化。

总之,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升级,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必然选择。

教育家精神蕴含着的高尚师德、深厚学识、创新精神以及奉献情怀等等,为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以及相对明确的行动指南。在未来,应该继续深化教育家精神的学习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不断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以及更加有力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丁素杰 , 郝春东 . 教育家精神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指路引航 [J]. 科教文汇 ,2024,(20):176-179.DOI:10.16871/j.cnki.kjwh.2024.20.041.

[2] 施贵菊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J]. 贵州教育 ,2024,(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