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ERCP 和 EST 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

作者

阮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护理医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09

在社会经济、科技水平 持续提升的背 度的变化,各种疾病患病率随之提 对较高,主要以中下 上部绞痛并伴有 大,不同部位、 常见,该疾病的 同时患者 患者身大增 须对肝到 度的术管理展 ,具体研究情况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在2019.1-2022.1 间,来自肝胆外科收治。纳入标准:第一,经CT、胆管造影等均为确诊。第二,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表现为白细胞升高、腹部不适。第三,抗感染治疗失败。第四,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同意。排除标准:第一,胆总管结石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第二,出现疼痛患者。第三,脏器衰竭。本次收治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值处于21-35 岁间,经资料查验,患者资料差异不大。

1.2 方法

(1)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

1. 在术前应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认知。在术前通过发放相关资料以及调查表,并做好疼痛量表的评估。通过由护士长、主任等做好疼痛知识培训,在配备对应的规章制度、硬件设施的同时做好开展工作,并制定对应程序。通过更新病房管理制度,并建立疼痛管理制度。通过记录疼痛常见误区、相关知识,并给予对应的处理。

2. 对于病人部分来说。应掌握量表的评估方式,并自行进行疼痛评分制定,做好副作用的处理。通过报告疼痛情况,并转变观念给予对应的支持。通过协助病人书写对应的日记,并进行对应的支持,做好相关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修正,给予对应的管理。

3. 积极心理建设,胆总管结石疾病发作时常常伴有疼痛感,增加病人身体和心理的负担,加之对此病发生原因、进展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医学知识了解不够充分,所以滋生负面情绪的风险极高,可能影响病人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护士结合病人的心理动态变化强化多元化知识教育,了解其真实想法与需求等实施积极心理建设,全面提高病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 进行术后护理。在术后过程中应嘱咐患者保证平卧位,通过抬高床头及角度大概为 30 度。采用相关药物进行患者鼻胆管的冲洗,其药物为氯化钠溶液,浓度为 0.9 毫升,采用静脉推注 [4] 方式。在此过程中使患者保持双腿弯曲,随后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冲洗,并进行循环活动,在下地活动 20 分钟后,对患者的鼻胆管进行拔除,使其呈现畅通。

(2)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疼痛管理。

1. 组建施护团队,科室护士长以及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麻醉医师等为团队成员,麻醉医师指导护士完成病人的疼痛评估,并下达医嘱,由护士遵医嘱开展镇痛干预。护士长指导各项护理措施的具体执行,同时围绕胆管结石疾病的特点及病人实际情况讨论出护理重点,制定出护理方案。

2. 疼痛程度的科学评估,由护士参照疼痛评分标准对病人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控,譬如疼痛时间、疼痛的特征以及部位等,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在术后疼痛护理记录中,便于将麻醉医师与护士长查看并提出应对方法。

3. 施展疼痛护理操作,根据疼痛部位实施针对性处理,譬如伤口疼痛者可协助其改进体位,通过定时调整体位来提高身心舒适度。此外,护士指导病人家属开展身体按摩,尤其是下肢的按摩,加快身体血运和提高身体舒适程度。不仅如此,护士鼓励病人学会通过自己的意念减少对疼痛的关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来缓解疼痛。最后,对于疼痛评分较高的病人,护士可以先进行安抚,然后耐心的解释疼痛的原因,必要的时候可以上报医生并且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通过药物辅助缓解疼痛,减少病人的痛苦。

4. 做好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胆管结石取石手术虽然属于微创性术式,但只要是手术都会产生一定的创伤,在手术过程中如若结石未能彻底完全取出,术后将面临发热、脚痛等并发症风险。发热症状又会刺激手术切除,有带发感染的可能性,不利于术后的康复。因而护士需要根据病人实情加强术后体温监测,避免发热;并密切关注切口及周围皮肤变化情况,严格根据规范做好引流护理与换药护理等。此外,胆管黏膜水肿也是病人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因而术后还需加强防护,以便早发现早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包含肛门排气、术后下床活动、肠胃功能恢复、住院时间。

(2)整体疗效:包含有效、好转与无效这3 个等级。

(3)生活质量:以SF-36 评分标准作为指导来展开评估,0-100 分,越高越好。1.4 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将两组病人术后相关指标对应的数据录入软件检验后发现,试验组更好(t=2.357/2.054/2.047/2.253,P<0.05) ,见表1。

表1. 常规组和对试验组相关术后治疗比对

2.2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比常规组显著要更好(t=10.205/3.221/11.205/11.849) (P<0.05) ),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例)

2.3 生活质量

研究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作为现阶段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同时出现高热、感染等不良情况。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说,一般出现梗阻,同时以胆管轻、中度扩张为主,同时受梗阻不全的影响容易出现胆道内压升高。采用螺旋 CT 检查中首先对患者的腰腹部进行检查,其采用方式为正侧位平片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膀胱肾脏等部位进行查验,明确结石的具体位置以及结石数量、大小等,通过全面掌握这些信息能帮助主治医师选择针对性手术方法,以便提高结石的清除效率。除了通过高质量的平片来评估病情,还可以借助超声探头扫查病人的腰腹部位置来获得结石的相关信息,或同时结合 CT 检查对结石形态等进行检查,同时对胆总管扩张情况能够进行清晰显示,在进行增强扫描的过程中还能对肾脏情况进行观察,整体效果更为优良。

当下来看,临床上针对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在各项微创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ERCP  、  EST  取石术等在普外科疾病中获得应用,可以避免长时间手术,避免术中发生较大出血量,对机体产生的损伤较小,有助理术后康复。但手术始终会存在一定的创伤,术后伴随疼痛的同时还有并发症风险,加之病人情绪不稳定,不良心理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不利于恢复健康。因而,无论是采取 ERCP  治疗还是采取  EST  取石术治疗,都需要积极给与护理干预,尤其是增加术后疼痛护理,经科学的评估结果作为依据有效进行术后管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以此来提升病人的满意度,整体情况较好。

通过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对应 在给予心理护理、 术中等疼痛护理的同时,并做好对应训练。通过给予疼痛管理,并掌握疼痛 予术后疼痛控制,在此过程中通过提供优良护理,通过做好疼痛 、依从性。在给予对应指导的同时,在排出结石的同时并增 后配合疼痛护理管理,确保能够针对性的改善疼痛;通过采用这种方 质量获得 提升 依从性较好,在现阶段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松狮 , 王志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胆道支架及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49(10):1213-1217.

[2] 张竞超 , 郭绍举 , 李健 , 龙莎 , 王宏艳 , 郑焕填 , 张春虹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球囊扩张取石术治疗漏斗形细径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23(09):31-33.

[3] Min L , Ying T , Sheng S , et al.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abdominal biliary tract operations[J]. Surgical endoscopy, 2021, 2020 年 34 卷 4 期 :1551-1560 页 .

[4] 朱璐莎 , 崔新华 , 蔡巍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研究 [J].中国基层医药 ,2021,28(09):1419-1422.

[5] 周玲 . 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 T 管引流的效果比较 [J]. 医学信息 ,2021,34(18):135-137.

[6] 蔡怀阳 , 叶亮 , 李运泽 . 胆管内超声用于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取石 [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1,18(09):535-538.DOI:10.13929/j.issn.1672-8475.2021.09.006.

作者简介:阮媛,1991-11,女,汉,本科护师,研究方向:结石患者护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