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主题·概念·情境”活动式教学的实践

作者

赵永慧

山东省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山东乳山  264500

课程标准: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实证剖析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通过合作探究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开拓进取的结果。

2、通过概念解读和分析历史地图理解改革开放的基本史实;通过自主构建时空坐标轴,梳理改革开放历程的基本线索;通过研析史料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3、通过列表格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历程,认识其继承性与创新性,坚定理论自信。

教学内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难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历程及其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观看 2024 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视频节选,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不由得就会想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了一条怎样的新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勇探新路,学习新课。

设计意图:从当前的会议回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自然地引出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在探索新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邓小平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新路”这一问题作为导入的核心悬念,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寻找答案,积极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问题,培养其探究精神。

二、地位分析

展示本课在第十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本课的阶段特征:1978 年至 21 世纪初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主政治、经济发展和理论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设计意图:基于大单元教学,整体把握授课内容的地位及与相关教材的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避免知识掌握的碎片化,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材整合

依据课标、学习目标和学情,把本课重新整合为三大板块。

勇探新路

第一,民主新路,伟大历史转折

第二,发展新路,改革开放进程

第三,理论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设计意图:开展主题教学,引领课堂主线,利于突破传统教材的框架,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提升对历史的综合理解能力,增强其知识掌握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四、疑难点拨

(一)民主“新”路--伟大的历史转折

1. 思考1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2. 思考 2 :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含义?

材料: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全会决定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实行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冤假错案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摘编

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 知识回顾: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4. 思考3 :拨乱反正的意义?

5. 思考 4 :1982 年宪法与 1954 年宪法相比,在结构上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这说明了什么?

6. 探究活动一:谈谈你对“民主‘新’路”内涵的理解。

设计意图:分析史料,将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炼、概括,形成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全面认识,分析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二)发展“新”路--改革开放进程

1. 概念解读--经济体制改革

2. 思考5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3. 思考6 :如何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变与不变?

材料一 概念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二 第一幅图: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第二幅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权力结构示意图。

4. 知识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5. 思考7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6. 思考8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分析与综合迁移运用能力,使其直观感受历史变迁,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增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提升学生关注现实、思考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责任感。

7. 思考9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遭遇了怎样的困境?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与姓“社”的争论?

8. 思考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并完善的过程?

9. 探究活动二:谈谈你对“发展‘新’路”内涵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探究,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的探索中,借助问题链的引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度思考。

(三)理论“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1. 思考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 探究活动三:谈谈你对“理论‘新’路”内涵的理解。

3. 思考12 :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 :2024 年 7 月 18 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份标注时代的改革新蓝图。

在这个新蓝图里标注的重点与 40 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高度契合,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法制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生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我们坚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请观看一段关于巴黎奥运会中国奖牌榜成绩令人瞩目的视频,彰显中国力量,中国自信。

五、结语升华

大潮奔涌起东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人民会携手并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奔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也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奔跑吧,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新颖情境,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延续,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与进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当今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之上,从而培养学生的长远思维和核心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