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设计五年级上册Unit5 Lesson16

作者

杨铎

22032219940409926X

摘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22版《义务阶段教育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不同之处,新课标主要以创新导向,目标导向为主,摒弃了分级标准,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则是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这意味着新课标的着重点在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在附录中更是增加了“核心素养学段特征”,这是一个新突破,也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业质量。本文主要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的要求设计五年级上册 Unit5 Lesson16这一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内涵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英语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能力之间的融合进步,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具有发展性和科学性,它可以渗透于我们所熟知的大单元教学中,让课堂语境更生动的同时整合英语学习资源。以五年级上册 Unit5 Lesson16为例,本单元学习主题为“Countries and cities”,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一节新授课,我们在授课时要围绕着“Countries and cities”展开教学,本单元有四课时,核心话题略有不同,分别为:talk about city;Travel around the world;location of country.这四个主题的教学设计要有强大的关联性的循序渐进性,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设定四个旅游情境,编写活泼的教学对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核心素养内涵是需要融入于日常英语教学中,有极强的重要性。

二、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现有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进行整体性教学,以大单元设计为主,避免过于碎片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基于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概念,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对该英语学段目标进行完善,实现三个整体,即:整体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整体挖掘单元核心素养体现、整体进行单元内容学习。

(一)引导学生自觉走入情境

创设情境是老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光是创设情境远远不够,新课标中提出: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这说明小学阶段,英语主要是一门交流必备学科,强调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走入情境。教师根据学生当前核心素养现状,创设一个最贴近学生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主动走入情境,激发出学生英语交流的欲望,并尝试运用词汇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以五年级上册 Unit5 Lesson16为例,在第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创设主人公Baobao收信的情境,并让学生通过读信了解Baobao为什么兴奋。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Baobao的旅行计划(Where,who, how等),获取关于旅行的信息,引导学生自觉进入BaoBao的情境。

(二)驱动学生挑战任务

整体性教学设计必然不能少了问题环节,教师应设计出具有问题导向的真实任务,挖掘学生内在学习动机,鼓励学生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解决问题。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五年级上册 Unit5 Lesson16来看,在提问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教师抛出一点提示,驱动学生挑战该任务,询问学生“Tower bridge”是什么意思时,教师可以说出一点细节,是英国一处著名景点,再让学生猜想。其次,设计的任务应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任务,并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的实践性教学设计

实践性教学设计注重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提高英语教学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尽量参与实践活动,给予自主思考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展示自己。

(一)创建真实的实践性语言环境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遵循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规律,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而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十分有限,绝大部分来源于课堂和英文动画片,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的实践性语言环境,更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Where are you from?”一课时,教师可以读出国家名字,同时,出示几张不完整国家图片,让学生快速匹配并画出完整国旗,鼓励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去实践学习。

(二)提高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课外阅读量

提高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课外阅读量应该将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量。例如,结合“Where are you from?”这一课所学扩充关于去国外旅游的课外绘本故事,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让学生尝试自己阅读小组合作翻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的教—学—评”

新课标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内涵”的教—学—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自评和互学互评,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本质要求。

(一)以核心素养为立意的评价

以核心素养为立意的评价的关键在于驱动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激发学生自学兴趣,教师务必更新评价方法,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应将评价进行多元化处理,让学生可持续发展。如讲到“Travel around the world”这一部分,从学生在活动中能否完成对话设计,评价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语言知识结构,形成以核心素养为立意的评价。

(二)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师生评价融合的活动,及时观察学生学习态度,对其进行诊断,给予学生即时性评价和保护性评价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进行学生自我反思和问题改进。如“Where are you from”这一课,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应立即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口头评价如“Very good”“wonderful“Louder,please.”“you are very smart”等。

五、结语

新课标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指南针,引领着教学的新方向与新征程,而且其中提出的核心素养内涵,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索。作为新课标的积极实践者,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使命,必须时刻铭记于心。在实践中,我们要精准把握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特征概念,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勇于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真正做到将新课标内容“吃透”、“吃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2022新课标解读[J].小学教学研究.2022,(24).

[2]孙平.把新课标讲座的话筒更多地让给老师[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2,(07).

[3]程晓堂.以课例解读新课标,上出新课标好课![J].中国图书评论. 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