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求“生态”合唱
任俊松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 315800
合唱在中小学教育中既是“艺术载体”也是“育人工具”,通过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而且对缓解学业的压力、促进团队合作等社会情感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位同仁,是否跟我一样,在排练中,总有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的困惑?因为中考压力在前,与升学相比合唱比赛地位极低。很多学生连准时来排练也是种奢望,总是因各种原因迟到早退。尤其一但遭遇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合唱劲头就低迷甚至想退团 ...... 凡此种种因素影响着合唱教学正常进行。
如何化解以上困境呢?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我得出结论就是以“高效”求生态合唱,并从“科学筹备、精细排练、多方联动”三维策略着手解决实际问题。
一:科学筹备是“高效”排练的基石。
1. 科学选拔合唱团成员。
·以音域和音色优先原则。
通过音域测试为基准,结合音高色色辨识和有无合唱经历,筛选成员。
例如:跟着老师钢琴模唱结合音色特征测试音域,一般高声部音域可达到c1-f2, 音色明亮纤细,头腔共鸣显著。中声部音域可达 a-d2 , 音色柔和稳定,适合音色不是很突出的孩子。低声部音域可达 g-d2 , 音色浑厚饱满。
·乐感与能力适配的原则。
例如:高频泛音突出的学生优先分配至高声部,低频共鸣稳定的学生支撑低声部,实现声部自然融合。除此之外可以把音准稳定但乐感一般的孩子承担主旋律声部,把乐感较强,音控能力高的孩子,承担复杂的和声任务等。
2. 谱面预处理的流程标准化。
·谱面符号统一化。
设计“三色标记法”——红色(呼吸点)、蓝色(强弱变化)、黄色(特殊咬字),排练前安排好谱面标记,通过预标记乐谱减少排练中的解释耗时,节省排练时间。
·现代多媒体科技的谱面预学习。
通过音乐教育平台或者合唱团成员钉钉群、微信群提前发布分段示范音频与分段练习谱例,要求成员完成基础音准预习,使现场排练更趋于高效。
二、过程优化是“高效”排练的核心引擎。
紧抓每一次排练过程的效率,对提高整体合唱效率尤为重要,需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 框架搭建的模块化设计 。
首先对作品全面分析,了解它的结构和表达的情感。
2. 细节调整的技术赋能 。
(1)谱面标记提升“识谱效率”。
一种是教师谱面上的标记,一种是合唱团员乐谱上的标记,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比把变化标注出来,以便及时提醒师生,培养完整把握住诠释作品意识,节省时间。
(2)精准定位排练时间提升“乐段效率”。
找出引子、呈示段、对比段、高潮段、尾声,分模块精练。对于难点部分,更要提早解决,多加强练习,这样可以避免排练中的反复卡壳,节省排练时间。
识谱练习及表情术语的渗透时间只能是控制在整体排练时间的三分之一。解决的方法:利用微信,钉钉打卡等电子设备,以打卡的方式加以解决。
(3)精准控制“起、收声”,提高合唱“情感效率”。
合唱中的起、收声是合唱表演中极为关键的技术环节,直接影响作品的整体性、艺术性和情感表达。合唱中的起声是合唱开始的“信号”,而收声是合唱音响达到高度融合、统一、精致和表现力的核心手段。
解决的方法是:
培养团员看指挥的习惯,明白指挥手势的软起、硬起所包含的速度、力度、情绪与歌唱呼吸状态的位置。
例如:激昂的《保卫黄河》起声需要强拍硬起,指挥需在前奏最后一拍给出柔和的吸气手势,确保强拍进入时的爆发力与整齐度。再如:《赶圩归来阿里里》的收声,指挥需要干净利落快手,强化欢乐氛围。
3、多维艺术升华的渗透提升作品的“表演效率”。
语境重构:以《定军山》为例,通过历史影像导入、角色扮演(,激活集体感受老将黄忠虽年迈却依然勇猛无畏、忠心报国的精神。
·跨感官联动:将诗词朗诵、水墨动画欣赏与演唱结合,强化音乐意象表达,
如:《少年中国说》配宋代山水画视和中国的书法艺术相结合视频,可以传递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和对少年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情怀。
三、生态支持系统为“高效”排练保驾护航。
生态化合唱团建立,除了指挥对合唱的热爱和追求外,离不开三个条件。
1、校方行政支持体系的构建。
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合唱事业就成功了一半。要坚信有作为才有地位,发动你的全部智慧取得一定的成绩,让校领导、家长和团员尝到胜利喜悦,他们才会支持你的合唱工作,他们才会提供你需要的帮助。
解决方法:
(1)通过提交《合唱团年度发展规划》系统性文件,将合唱纳入学校" 五育并举" 特色发展框架。
(2)把定期合唱团训练纳入学校美育活动中,让艺术成果可视化。如定期举办班级合唱展演、年级、校级、以及区、市、省级合唱比赛等活动。同时邀请领导积极参与互动活动,增强决策层的情感认同。
2、家校共育生态的培育。
(1)运用钉钉平台建立" 合唱家长学院",定期推送《声乐训练科学指南》《变声期护嗓手册》等专业资源,破除家长对艺术训练的认知误区。
(2)参与场景化:设计“家长合唱团”和“亲子合唱展演”等活动在每年校艺术节上展演互动,促进美育向家庭场域延伸。
3、学生内驱动力激发体系。
(1)情感认同建构。
在教学中,你要成为一位既严谨又专业;既活泼又幽默的老师,让孩子潜移默化中被你吸引,觉着跟着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再加上展演和优异合唱成绩的加持,孩子们获得感满满,自然就成为你的忠实粉丝。
(2)可持续发展机制
实施" 学长导师制",让高年级优秀团员担任声部长,建立合唱团队联盟,通过年度以老带新形成育人闭环,使合唱团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情感共同体。
总之:“高效”不仅是时间的压缩,更是资源的最优配置与过程的精准控制。要想初中合唱生态发展,就一定突破时空局限,在艺术追求与现实约束间找到平衡支点,在有限时间内实现艺术品质与团队生态发展的创新路径,让合唱真正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可持续力量。
参考文献:
[1] 宋振卿.《合唱指挥艺术》. 中国广播影视艺术出版社, 2024.
[2] 王 军 .《探索合唱排练艺术及步骤》.《黄河之声》编辑部出版,2017
[3] 马革顺 .《合唱学》.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63 年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