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王桂桂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前言:
近几年,伴随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随之加快。体教融合的实施,为我国两课合一的实施指明了一个新的思路。初中时期是青少年体格发展与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还面临着课程设置单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在体教融合的条件下提初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的对策。
1. 体教融合的内涵及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体教融合就是在目标、资源、课程和教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结合,以提高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化,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标。体教融合的关键是要突破二者之间的界限,使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体教融合”指的是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又要重视其教育功能;要使教学内容更趋科学化、合理化,使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创新,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评估要多样化,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充分体现。
2.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为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但是在实践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在课程体系上,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简单,缺少系统、分层等特点,很难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着教师队伍数量偏少,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在教育方式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在评估体系上,存在着过分重视成绩评估、轻过程评估等问题,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整体素质。另外,在一些学校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导致了一些学校对体育教育的关注不高,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整体水平。
3. 体教融合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3.1 优化体育课程体系,增强教学系统性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必须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在体教融合的大环境下,初中体育课程应该打破单纯的技术培训方式,建立更为科学和系统的课程体系。《2023 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运动时间仅为 2.5 节,远少于国家三节,并且有个别学校出现了体育课被过度占用的情况。为此,应从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要将传统的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覆盖起来,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技术,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引进一些新型的体育运动,例如攀岩、轮滑、定向越野等,增加教学的兴趣和魅力。另外,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运动生理学、营养学和运动损伤防治等方面的指导。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开展一些民间运动,如武术、龙舟、毽球等,在继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运动经验。
3.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当前,初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据 2022 年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中小学体育老师与学生的比例大约是 1:300 左右,远远超过了普通初中的平均比例,在部分乡村,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 1:500。另外,我国初中体育师资队伍的构成还存在着不够科学、缺少专门的教练员等问题,这就造成了一些体育运动的发展困难。为此,必须强化初中体育教师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对初中体育师资队伍的补充,尤其要加强对足球、篮球和游泳等方面的专门训练。其次,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组织教研活动,邀请高层次的体育老师、大学教授等方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3.3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这样的单一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教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初中体育教育要以“以人为中心”,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情境教学是指通过模拟竞赛、游戏或实际活动情境,使学员在现实环境中进行动作技巧的训练。在篮球课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小规模的竞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传球、投篮、防守等技术,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与实践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小组竞赛,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技巧。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协作方式教学后,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同时,信息科技在初中中的运用,也为初中体育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智能手环和运动 APP 等,对学生的心率、步数和强度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为老师们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另外,利用视频解析等多种多媒体辅助手段,使学员能够更加直接地看到自己的运动,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技术。
3.4 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初中的体育测评仍然是 50 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身体素质测试与技术测评,这样的单一测评方法很难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教融合条件下的体育教学评估要向“过程型”、“结果型”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将重点放在课堂参与、运动习惯、团队协作等多个层面,比如对学生参加团体活动的成绩进行观测和记录,对他们的交流技巧和领导能力进行评定。而在成果评估方面,仍然是基于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但是可以与大数据分析相融合,对学生的进展进行动态追踪,而不是单纯地以考试的最后分数来衡量。
结语:
当前,我国中学体教融合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应从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政策保证等几个层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从长远看,体育与体育的结合,需要在体育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探索出一条更为科学有效的体育课程体系,为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健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林珍 . 体教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教育科学 ,2025(5):045-048.
[2] 冯超.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初中生体质健康精准提升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24(2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