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研究

作者

倪天杨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21410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中职院校重点建设与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与此同时,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推动“课程思政”全面落实。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形成期,因此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这一实践性强、关联社会实际紧密的学科,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概念

网络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自然嵌入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中,实现课程“知识 - 能力 - 价值”协同发展理念;不仅指教师要在讲授网络技术原理、设备配置、网络安全知识时渗透网络伦理、责任、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国家网络战略等内容,采用案例、项目任务等形式,引领学生树立职业观、责任观和法治观;课程思政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课的简单累加,应更注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判断力,实现“知识 - 能力”与“价值”协同发展,提升中职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能力[1]。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育人目标

首先,从“提出育人目标”的层面来看,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前提是课程育人目标的明确,因而是建立在对课程育人价值进行科学设计的基础之上的。一直以来,中职课程教学大多关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目标,而不关注学生的品德、价值取向等方面。新时代的课程思政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原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育人目标是“技术育人、价值引导”,是形成以德为先的教育导向 [2]。明确育人目标,既要遵循学生专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更要关注提升学生的一些综合素养,比如网络伦理、信息安全责任、公民的法治意识等,由此也使得教师能更好地明确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衔接关系,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做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达到教学、学生成长和育人目标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仍以前述“网络安全基础”课程中的“防火墙技术”为例,教师在讲授防火墙种类、技术原理与配置方法等知识时,可将育人目标细分为“提升学生信息保密意识,加强学生的遵章守纪意识”。在课堂上增加相关“国家网络安全法”的知识,让学生讨论什么是非法入侵,什么是数据泄露,泄露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企业信息未设置防火墙被窃取的真实案例(设置的防火墙规则不够严谨,以致造成数据窃取),给学生灌输“技术实现防护,但责任法律规范”的思想。在项目实训课程中布置一个“为学院网络设置防火墙”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训过程中体验“技术和制度同样重要、技术失误与职业失责息息相关”的含义,实现学生技术素质训练与职业操守与公民意识加强的同时完成。

(二)重构课程内容

在“优化课程内容”的逻辑下,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植入,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在优化和重构课程内容时,原有的课程内容多数是按照技术系统的逻辑展开,注重课程知识的体系性、完整性,但是缺失了价值理念、职业伦理与社会道义等育人的课程内容要素,无法实现“传授知识”与“引领价值”相结合。“在课程内容的重构上要做到‘知识 + 思想’”。在课程内容中设置网络伦理、信息安全的法制和网络法制、国家网络主权,以及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等内容,并嵌入专业知识体系中,从情境设计、时政导入、思政导语等设计案例,实现课程内容知识的与育人目标有机融合。这既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对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也要求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维护网络空间、履行法治原则,践行职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协调发展。

以上述“IP 地址与子网划分”教学模块为例,传统课程的内容主要是 IPv4地址划分、子网划分技术、子网掩码计算等技术知识,不涉及思政教学内容。该模块课程重构后,可以设计“IPv6 的国家战略意义”作为该内容导入,学生了解推广 IPv6 的主要原因,注重我国政府引导 IPv6 大范围部署及自主创新,在内容的引导上也可以进一步设计“校园网络 IPv6 地址规划”任务,结合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的发展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手段,同时也关系国家安全及网络强国。还可以穿插“网络实名制”、“数据安全责任”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热点事件,这样能实现技术教学有更深的正面价值引导功能。

三、结语

有效融入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元素,既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中职计算机网络课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客观需求。在明确课程育人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基础上,中职教师能够很好地做到技术教育教学与思想教育教学高度融合,在专业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践行专业课程思政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教学协同,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走深走实,达到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技能育工、德育育人”双育并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红宁 . 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践研究 [J]. 教师 ,2025(5).

[2] 张燕玲 . 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5,21(2):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