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肖永红
四川省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校62500
一、引言
在实施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由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到注重能力培养。从学科的观点来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 基于此,本文从中学物理核心素养的含义入手,阐明了对其进行教育的意义,并就怎样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学概念是物理学的根本,包括物质概念、运动概念、相互作用概念和能力概念。该课程既要让学生理解牛顿古典力学的基础,又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在对物理思想的培育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和现实的世界结合起来,让他们可以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用来说明一些自然现象,并在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从而养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对物理概念的研究,使同学们初步建构了对物理世界的认知架构,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它的中心就是对学生进行批判和创造的训练。在物理课堂上,老师要指导学生不要只停留在表象上,要从实质出发,去质疑,去分析,去验证。通过对一个较难的物理问题的求解,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一种基本的数学推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学习中,要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应用科学方法,在反思中提高创造力。
科学探究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一系列的探索,让同学们可以对科学发现的全过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研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实验能力。在进行科学探索时,要注意对同学们的集体协作精神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在协作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沟通和共享,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多元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3]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演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
比如在讲解" 光的折射" 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筷子在水中" 折断" 的现象;在讲授 " 大气压强 " 时,可以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简化版。这些直观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情境创设要注重层次性,从生活情境到科学情境逐步深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 杠杆原理" 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剪刀、跷跷板等工具,再引导他们分析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最后延伸到工程机械中的杠杆应用。
(二)注重分析核心概念,促使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的形成需要建立在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概念,通过对比分析、概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以" 能量 " 这一核心概念为例,可以从机械能、内能、电能等不同形式展开教学,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比如分析过山车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讨论水力发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等。[4]
在讲解 " 力与运动 " 时,要重点帮助学生区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汽车启动、刹车时的感受,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教师还要注重将现代物理观念适当引入课堂,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简要介绍量子力学的相关观点,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三)设计丰富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例如在 "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改变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变量来收集数据、分析结论。[5] 在 " 探究串联电路特点 " 的实验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总结规律。
除了常规实验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性强的拓展实验,如制作简易电动机、设计纸桥承重比赛等。这些实验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让他们体验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
结语:
作为当今教育最基本的培养目的,初中物理的核心素养包含了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物理概念等方面,它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和必要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这一培养目的融入其中,要以整个学生的发展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在课堂里营造出多样化的物理情景,让氛围变得生动起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概念,让他们具有科学的认识。鉴于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开展大量的实验探索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要扩大评估的范围,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样才能发掘出他们在物理领域的潜能,让他们既有超前的科学精神,又有适合于这个时期发展的学科思想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个体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郜建辉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 辽宁教育 ,2024(19):30-34.
[2] 朱香红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 : 以“浮力”单元教学为例 [J]. 新课程 ,2024,(26):139-141.
[3] 曾玉琦 .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设计 : 以“速度”一课为例 [J]. 现代教学 ,2024(S2):64-65.
[4] 荆鹏 , 侯恕 . 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与路径 [J]. 物理教师 ,2022,43(10):32-36.
[5] 朱玲 , 魏昕 . 初中地理、物理跨学科单元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 以“在学校屋顶‘种太阳’”为例 [J]. 地理教学 ,2022(04):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