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BIM 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作者

王喆

身份证号:210881199005226327

引言

建筑行业历来是一个高度依赖人力与现场经验的传统产业,但在新时代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单纯依靠传统施工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日益复杂的组织与管理需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作为集成建筑各专业信息于三维模型基础上的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在设计阶段实现了跨专业协同,更在施工阶段表现出极高的价值。尤其是在大型复杂工程中,施工过程中各系统交叉、资源调配复杂、变更频繁、风险因素多,使得 BIM 技术的引入成为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从施工图深化、施工方案模拟、进度与成本动态控制,到现场物料管理与安全可视化管理,BIM 的功能渗透到施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工程质量与项目经济效益。因此,深入研究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与效益,对于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全过程数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BIM 技术提升施工可视化与协同效率的效益分析

在传统施工管理中,设计图纸往往存在二维信息抽象、表达不清等问题,导致现场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施工误差甚至返工现象。BIM 技术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数字建筑模型,真实还原建筑结构、设备系统与空间布局,使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即可直观了解工程构造与节点关系,从而更准确地制定施工方案。此外,BIM 模型支持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多方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信息壁垒,极大提升了沟通效率与决策速度。例如在进行管线综合布设时,BIM 平台可实时展示各专业管线布置情况,便于及时调整与优化,避免后期因碰撞导致的施工变更与资源浪费。这种高效的可视化协同机制不仅提升了项目执行效率,也减少了沟通成本与协调时间,为施工组织与现场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BIM 技术实现冲突检测与施工风险预控的经济效益

施工阶段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各专业之间施工内容存在空间冲突,如结构与机电设备之间的空间占用冲突,这往往在传统设计阶段难以被完全发现,导致施工过程中需要返工,既延误工期又增加成本。而 BIM 技术通过模型的集成化表达和碰撞检测功能,能够在施工前期就自动识别各专业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冲突,从而提前优化设计与施工方案。例如,在项目开始前利用 BIM 软件进行碰撞检查,可以清晰定位出水、电、暖通等系统与结构构件之间的干涉点,并在设计阶段统一解决,大大降低了后期施工变更的概率。通过这种方式,BIM技术不仅节省了大量返工成本,也提高了施工现场的计划性与作业安全性。同时,BIM 还可通过施工模拟功能进行施工流程可视化演示,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瓶颈环节与安全隐患,为项目风险预控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工程事故发生概率。

三、BIM 技术在工程量计算与成本控制中的精准效益

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关键在于对工程量的精准计算与预算管控,而传统手段往往依赖手工计量与纸质图纸,容易因人为误差或图纸更改导致预算偏差。BIM 技术通过三维模型中的构件信息参数,可自动生成准确的工程量清单,与造价软件对接后可快速完成各项工程预算。特别是在大体量、高复杂度的建筑项目中,BIM 技术的工程量提取功能可大幅提升计量效率与准确度,显著缩短预算编制时间。同时,模型数据更新后,工程量清单可自动同步更新,避免重复核算工作,保证预算数据的时效性与一致性。在施工阶段,BIM 还能实现实际消耗量与计划量的动态对比,通过模型驱动的成本管理体系,及时发现材料浪费、人工使用过量等问题,辅助施工企业进行成本优化与资金调配。此外,在投标与报价阶段,借助 BIM 模型进行量价结合分析,可提升企业报价的准确性与竞争力,从而提高中标率和经济效益。

四、BIM 技术助力施工进度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效益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进度控制与资源配置往往因不确定性高、计划变更频繁而面临极大挑战。BIM 技术通过将施工进度计划与三维模型相结合形成 4D施工模拟,可直观展示施工各阶段的空间变化与任务进度,使施工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各工序的衔接关系与进展情况。例如,可以在 BIM 平台上制定基于模型的施工任务时间轴,实时监控各项作业是否按计划执行,若发现进度滞后,可根据模型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施工顺序与资源配置,确保整体进度目标达成。同时,结合 5D(成本)与 6D(运维)功能,BIM 还能将资源消耗与进度进展同步监控,从而实现施工计划、资源分配与成本控制的一体化管理。对于施工过程中多工种交叉作业与高空作业频繁的高风险环节,BIM 还能通过虚拟仿真进行安全演练与流程优化,有效提升施工组织的科学性与作业的安全性。

五、BIM 技术在施工全过程信息集成与可追溯性管理中的长远效益

BIM 技术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显著效益,更在工程后期的运维管理中体现出持久价值。通过将施工阶段形成的 BIM 模型数据完整保留,并集成施工记录、检测数据、变更信息、设备参数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信息数据库”,为后期建筑运行维护、设备检修、节能改造等提供可靠依据。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和数字化运维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BIM 模型的可追溯性与多维信息承载能力,使得建筑物成为一个具有“生命档案”的智能载体。此外,BIM 还能与物联网、传感器、移动终端等技术集成,实现对建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远程管理,极大提高了建筑的运维效率与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BIM 技术实现了从建设到运维的无缝衔接,延伸了施工阶段技术的价值链,推动了建筑行业从传统建造向智慧建造的深度转型。

结论

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效率与成本控制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而 BIM 技术作为一种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已逐步展现出其在提升施工可视化水平、减少冲突与返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进度控制、实现全过程信息集成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本文通过对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与多维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其在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显著成效。然而,BIM 技术的推广应用仍面临一些现实障碍,如专业人才缺乏、系统互联互通不足、初始投入较高等问题。因此,未来应加快政策引导与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建立BIM 技术团队与数字化施工平台,同时推动行业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协同。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BIM 技术将不断拓展其应用边界,成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与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 田保川 .BIM 技术在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J].中 国 建 筑 金 属 结 构 ,2024,23(12):55-57.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4.12.020.

[2] 林斌 .BIM 技术在道路提升改造项目全生命期的综合应用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12):92-94.

[3] 汪 晴 , 陈 随 海 .BIM 技 术 在 A 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S1):26-28.

[4] 唐龙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运用实践解析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S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