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心薷
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校 重庆 402260
一、引言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地理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地理课程的补充,能够结合地方特色与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然而,当前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课程实施效果。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对推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
二、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一)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需求存在差异,校本课程可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如地理实践调查、区域文化探究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二)体现学校地理教育特色
各学校所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能将地方特色地理资源融入课程,如区域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使学校地理教育更具特色,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内涵 [3]。
(三)补充完善地理课程体系
国家地理课程注重基础性和普遍性,校本课程可结合本地实际,对其进行补充和拓展,丰富地理课程内容,构建更完整的地理课程体系,提高地理教学的实用性 [4]。
三、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模糊
部分学校在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时,未能将课程目标与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核心素养有效衔接。一方面,课程目标缺乏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明确指向;另一方面,未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导致目标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指导课程开发与实施 [5]。
(二)课程内容缺乏特色
当前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同质化严重,许多学校简单照搬其他学校或教材内容,未深入挖掘本地地理资源,如地方产业特色、生态环境特点等,无法体现校本课程独特价值。同时,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充足时间和精力投入校本课程开发。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不足,课程设计、资源整合能力有限。此外,学校缺乏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进一步制约了教师开发能力的提升。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地理校本课程评价存在主体单一、内容片面、标准不科学等问题。评价以教师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参与;评价内容偏重学习成果,忽视学习过程和态度;评价标准不明确,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开发质量和实施效果。
四、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一)明确课程目标
以地理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特点确定课程目标。将目标细化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维度,确保目标具体、可操作,为课程开发提供清晰指引。
(二)优化课程内容
1. 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结合学校所在地区地理特点,开发特色课程内容。例如,城市学校可设计“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乡村学校可开展“乡村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等课程,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知。
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内容,如校园周边环境问题、本地气候与生活的关系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师资培训
1. 提升课程开发意识
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地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 提高专业开发能力
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培训,内容涵盖课程设计、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邀请专家指导,组织教师参加校外交流学习,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专业水平。
(四)完善评价体系
1. 多元化评价主体
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对课程开发和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保证评价全面性。
2. 全面化评价内容
不仅关注学习成果,还重视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同时,对课程目标达成度、内容合理性等进行评价,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3. 科学化评价标准
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明确各项评价指标和权重。例如,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从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方面设定标准。
五、结论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地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评价体系等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校本课程开发质量。未来,学校和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韦志榕,朱翔.地理教育中的核心素养[J].地理教育,2016(10):4 - 6.
[3] 夏志芳. 地理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刘玲 .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