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后勤岗位健康促进中膳食营养搭配的实践与探索
胡新艳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雍悦华府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115
一、引言
幼儿时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营养摄入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提供合理膳食,保证幼儿合理营养”。后勤岗位在幼儿园膳食管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安排,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育。本文基于作者 5 年幼儿园后勤主任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幼儿园膳食营养搭配的实践模式,包括食谱制定、食物调整与反馈机制。通过厨师与保健员的紧密合作,以及对幼儿和家长反馈的重视,幼儿园能够有效提升膳食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膳食营养搭配的协同制定机制
(一)主体分工与专业支撑
1. 保健员:数据驱动的食谱设
保健员依托“膳食宝”营养分析软件,根据《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22)》制定代量食谱,确保每日供给热量中蛋白质占比 12%-15%、脂肪30%-35%、碳水化合物 50%-55%,并满足维生素及矿物质需求。例如,针对春季幼儿生长加速期,增加猪肝、菠菜等高铁食材,搭配富含维生素 C 的番茄,促进铁吸收。
2. 厨师:从营养到适口性的转化
厨师依据食谱进行“二次加工设计”,平衡营养与幼儿咀嚼能力。如将牛肉制成肉糜蒸蛋、鱼类去骨后熬制浓汤,避免整粒豆类、坚果等易呛咳食材。同时,通过色彩搭配(如红、绿、黄三色蔬菜拼盘)提升视觉吸引力,符合 3-6岁幼儿认知特点。
此外,厨师们还积极关注幼儿饮食趋势,外出就餐时会留意适合幼儿的食品品种,并第一时间研究制作方法。他们会先进行试做,供园内老师品尝,成功后才批量制作给幼儿食用。例如,西瓜馒头、薯条样式的面点等创新食品,不仅外观吸引幼儿,还兼顾了营养与口感,深受幼儿喜爱。
(二)协同流程标准化
后勤主任牵头建立“周例会 + 日反馈”机制:
1. 周例会:保健员通报上周营养分析结果(如钙摄入不足),厨师提出食材替代方案(如用豆腐炖鱼替代炒青菜),共同调整下周食谱。
2. 日反馈:厨师每餐进班观察幼儿进餐情况,记录“食物剩余量”“幼儿反馈关键词”(如“胡萝卜太大块”“喜欢吃鸡腿”),次日晨会同步至保健员,作为微调依据。
三、动态反馈机制的实践路径
1. 即时性反馈收集
设计“笑脸贴纸评价表”,幼儿餐后通过粘贴贴纸(笑脸、平脸、哭脸)表达满意度,厨师汇总后分类处理:
- 高频问题(如某菜品连续三日哭脸率 >20%) ):当日调整替代食材(如将炒西兰花改为西兰花浓汤)。
- 个体差异(如过敏幼儿):建立《特殊膳食档案》,提供定制餐食(如用燕麦粥替代牛奶)。
2. 渐进式习惯培养
针对挑食问题,采用“食物暴露法”:每周在食谱中微量引入新食材(如第一次提供少量香菇丁),搭配幼儿熟悉的食材(如鸡肉),逐步提升接受度。数据显示,实施该策略后,香菇接受率从 15% 提升至 42% 。
(二)家长参与的双向互动
1. 陪餐制度深化
每周邀请 2-3 名家长陪餐,填写《膳食反馈表》,重点关注:
- 家庭饮食差异(如少数民族幼儿的清真需求);
- 特殊健康需求(如糖尿病家族史幼儿的控糖建议)
近一年收集陪餐建议 56 条,其中“增加杂粮比例”“减少油炸食品”等12 条建议被纳入食谱优化。
2. 家园营养教育联动
后勤主任联合保健员开发《家庭营养微课》,通过公众号推送“幼儿餐食制作小妙招”(如用模具将主食制成动物造型),同步发放《四季营养手册》,指导家长延续园所膳食原则,形成“园所 — 家庭”营养教育闭环。
四、成效分析与问题反思
(一)实施成效
1. 营养指标达标率提升
连续两年营养评估显示,幼儿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从 4.2% 降至1.1%,贫血率从 8.7% 降至 3.5%,维生素 D 摄入达标率从 65% 提升至 89% 。
2. 满意度显著提高
家长问卷显示,对膳食的“非常满意度”从 58% 提升至 79% ,幼儿主动进食率从 62% 提升至 85% ,挑食行为发生率下降 27% 。
(二)现存问题
1. 食材成本与营养均衡的平衡
优质蛋白食材(如深海鱼类)成本较高,需探索“季节性食材采购”“本地农户直供”等供应链优化策略。
2. 教师协同意识待加强
部分教师对膳食教育渗透不足,如未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食材来源,需通过跨部门培训强化“保教结合”理念。
五、优化策略与未来展望
(一)构建“营养 + 教育”双轨模式
后勤部门与教学部门联合开发“食育课程”,如“厨房小帮手”角色游戏、“种子成长记”种植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
(二)组织学区内厨师技能拼比
能过多家幼儿园的厨房进行技能比拼,由幼儿当裁判,提升厨师的专业水平。
(三)区域经验共享机制
作为后勤管理实践,可通过片区教研活动分享“四方协同”模式,推动建立区域内幼儿园膳食营养数据库,实现食材采购、食谱资源的共建共享。
六、结论
幼儿园后勤岗位在健康促进中扮演“营养守护中枢”角色,通过保健员的科学规划、厨师的匠心烹饪、幼儿的主体反馈及家长的深度参与,形成“需求捕捉 — 科学设计 — 动态优化”的闭环管理。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协同、技术赋能与家园共育,让膳食营养搭配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核心驱动力,为健康促进幼儿园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 [Z]. 2016.
[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 刘湘云,等。儿童保健学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