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语文作业提质增效策略研究

作者

付翔

贵州省金沙县大田彝族苗族布依族乡中心学校  551800

“双减”政策的推行,为小学教育的发展铺就了新的发展道路。尤其是在语文学科方面,教师和学校需要应对重复性作业量减少的挑战,并且致力于提升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语文作业提质增效的意义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优化小学生的语文作业质量与效果,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在欢乐中成长,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作业,更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独特需求,使语文学习更贴合现实生活,增强其实用性,从而培养出更具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语文作业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丰富作业内容,提升作业质量

丰富的作业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1]。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

以《守株待兔》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视角,深入体验故事的情境与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是主人公,我会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活动,主动探索和分析故事寓意,使他们在完成作业时更加投入和积极。通过这种充满趣味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更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双减”背景下的教育目标。

(二)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作业、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与互动性。

以《习作 : 我来编童话》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动物、自然或友谊等主题来创作一篇童话故事。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让他们在熟悉的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应提供多样的展示方式,例如书写故事、绘制插图或制作手工道具,使学生能够选择最能体现其创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不仅丰富了学习体验,也促进了学生在语言能力、艺术表现及实践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2]。通过这种灵活自由的作业设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学习,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柜)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的作业评价往往侧重于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为此,应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包括教师的反馈,还可以引入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机制。

以《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创作与节日相关的感悟或故事。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不仅仅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要激励他们通过插图、音频朗读或现场分享的方式展现个人的创意与情感。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积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教师应提供具体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在诗词学习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从而实现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生语文作业的提质增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优化评价方式可以推进语文学科作业创新,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朦璐 . 基于“双减”政策的多元化语文作业设计实践探索 [J]. 读写算 ,2025,(15):10-12.

[2] 孟宪勤 .“ 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实施策略 [J]. 教育家 ,2025,(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