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

作者

王梦阳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乌鲁木齐市  830000

引言:

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悄然兴起,如今青年们所面对的社会形态、历史使命等已悄然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如火如荼地推进,当代青年所面临的境遇和时代条件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且 AI(artificialintelligence)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塑造着新型的社会交往形式和内容,对青年群体的学习、生活乃至就业等方面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青年群体作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有机体”也应不断变化发展,顺应时代。

1 技术推进—AI 的“无限魔力”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 此后我国更加牢牢把握核心技术关卡,不断在众多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如 5G 技术以及近来火爆的“DeepSeeK”等等,其中青年主体正逐渐成为我国科技进步的主力军。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是工业社会与前工业社会的断裂点,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标志。[2] 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主要指 20 世纪前期到 21 世纪以来的当代)、数字时代,生产方式逐渐从自动化生产到智能化生产,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变革都解构、重组、迸发出新的生产力,都引发、催生、绽放出新的物质、精神交往方式。

当前以 AI 为标志的新型技术革命不断塑造着我国的社会就业结构和人们的社会工作模式,无论是生产形式还是工作形态都在跟随科技进步的步伐与时俱进,社会生产力巨大提升的同时不断推动着我国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方面,从自动化生产到智能化生产,意味着生产过程中不变资产即劳动力的生产资料占比的降低和人作为价值源泉的活劳动作用的弱化。部分体力劳动者在面临失业风险(如传统流水线工人)的同时,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更加高效和劳动力损耗与投入减少,昭示着生产形式变革所引发的一系列影响。另一方面,人们的工作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不断打破旧有的交往形式弊端。新型就业形式的代表——“数字游民”应运而生,他们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特长,通过互联网平台突破旧有的固定地点、固定时间的工作模式,实现自身的“自我雇佣”的同时似乎“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智能时代。”[4] 作为新兴科技产物的赓续,AI 的诞生显然脱离不了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它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也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也会在它诞生的时代的基础上反过来作用于时代,推动我们的时代走向“数字时代”。

2“数字时代”——青年的复杂境遇

数字媒介的出现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把我们的时代引入了“数字时代”,彼时社会境遇发生重大改变,如生存境遇、交往境遇和发展境遇等,与此同时 AI 技术更是使得这一社会境遇更趋复杂。当前时代背景下对青年群体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存挑战。人工智能不断压缩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比例中体力劳动本就已经“岌岌可危”的占比,其影响范围、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正逐步蔓延至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同时也与其他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为引发进一步的科技革命做着准备。在此条件下个人的生存状况也与体力劳动一样危在旦夕,尤其是传统流水线走向系统控制和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工人和其他领域的体力劳动者又该何去何从?这似乎是当今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这样的问题。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总会淘汰一些旧的生产方式,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实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发展挑战。尽管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但我们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年群体个人的发展依旧依赖于物,即人的发展仍是“物的依赖”阶段的维续。而这种“物的依赖”又不同于以往的依赖,AI 技术也是“物”,但是是人类智能的物化。这种物化自它诞生起就与人本身的智能所异化,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也作为客观对象局限和限制着人们自身的发展,在物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异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在加速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加剧着不确定因素的产生。

3 未来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青年力量

理想信念能够在青年发展中起到“定心剂”和“指明灯”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发挥理想信念的作用,提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5]

点亮理想明灯,用马克思主义为广大青年提供指引方向。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单纯的理论体系,还是我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能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汲取到众多思想方法和人生智慧,也能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学到针对我们中国的具体切实的思想路线。坚持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 AI 技术的本质和更恰当地发挥其良好的作用。这样就能为青年运用AI 技术提供两条便利:第一,能够在生活各领域中避免反过来被 AI 支配,避免沉浸其中或过度依赖导致自身陷入“单向度的人”的陷阱之中的情况出现,使我们自身保持自主性和自觉性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能够帮助我们客观看待 AI 技术,在运用其发展自身的同时明晰一个界限——即把我们真正可以交给 AI 的重复性、繁琐性的非必要工作与需要自主完成并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工作之间的界限,是否能够明晰这条界限关系着我们能否良好地用 AI 来加速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以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总而言之,AI 技术是科技进步的象征,也是人的智能物化的象征,它担负着象征符号的同时也能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力量赋能青年发展,进一步为我国的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它本质地作为人脑的延伸部分能够在恰当运用的基础上促进我国青年个体的发展,进而以青年主体个人的现代化助力我国整体国家层面的现代化,最终帮助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不断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 人民日报,2023-09-10(01).

[2] 何萍 . 何谓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新解 [J].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77(05):5-17.

[3] 马克思,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第 3 版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5.

[4] 唐杰 . 大力推进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 [N]. 人民日报,2025-05-08.

[5] 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光荣[N]. 人民日报, 2013-06-21 .

大三在读(获得过第二届全国马理论读书节优秀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