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点滴做法 教育叙事
王卫
泰来县克利镇中心学校
俗话讲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具备良好的班风,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要靠教师下功夫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由提高思想认识转化为规律性行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生受益。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如何打好基础呢?老师工作是很关键的一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期望与同行们共勉。
一、教师“向师性”的魅力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镜子,是学生的一面旗帜。例如,我每接一个新一年,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做值日,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同值日生一起洒水、扫地、擦桌子、摆放物品……孩子做不好的地方,我亲自指导、示范。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们渐渐地养成了认真做值日的好习惯。教给孩子做简单的值日工作是为同学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是一种为他人的奉献。使学生明白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深刻道理。
再比如: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的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到了四、五年级开始注意外表的打扮与装饰,过早的进入了青春期阶段,思想有了变化,言行有了表现,我发现问题耐心帮助、教导,同时还要注重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作用。要求自己必须做到:
1、不穿奇装异服,以整洁朴素的外表形象展现在学生前面。
2、不浓妆艳抹。
3、不说粗俗的话。
4、严慈相济。让学会既感动教师的威严,又感到慈母般的温暖。
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影响学生。比如学校举行文艺汇演,我总是精心设计,学生一道编舞蹈动作,演出的节目赢得观众的一致喝彩。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都能认真负责地完好,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体现在学生方面,如学习认真,工作尽职尽责等等。使我深深感到:身为人师,必须身正为人范,身教胜似严令,时刻不忘用自己的才智、品格、思想、言行去影响我的学生。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环境会使人身心愉悦,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一股重要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因素。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和自我调控的基础上养成的。
我每教一个班,首先把形成良好道德环境作为创建班级的“小环境”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主要内容就是在班级形成文明礼貌、勤奋进取、积极向上、热爱劳动、热爱班级、关心集体、努力学习等良好道德风气,使班级每一名学生都受到良好风气的熏陶和影响。在良好的环境下去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从《一日常规》训练入手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一种教育法规,它规定了具体要求,要求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制《一日常规》容易,但让学生付诸行动并养成良好习惯,还要有措施来做保证,我的做法是:
1、抓好起点养成教育,从一年级入学起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提出具体要求、目标,常抓不懈。
2、利用班队会,在人人熟知《一日常规》内容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自编自演的小品《自己的事自己做》。开展小小辩论会,在辩论中让学生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师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学会明理做人。
3、开展各种评比活动
值日、卫生评比,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我们班值日、个人卫生每周评比打分一次,看哪组挣得小红旗,评比项目有:
(1)地面清扫干净,不留死角,洒水均匀。
(2)窗明几净。
(3)物品摆放整洁。
(4)座椅整齐。
(5)黑板擦得干净。
(6)分担区管理认真、(7)个人卫生做得好。
五比、五看、五争当评比:每月评比一次,能按要求做的,月末获得一朵“小红花”。评比方法是:
(1)学生互评。
(2)大家长评。
(3)教师综合评。
(4)选出模范标兵。这样有意识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为班级创设好的环境,促进 了学生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听课认真。在讲课时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教师在备课前要精心设计有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中获得兴趣与知识。正如儿童教育家苏珊 . 凡戴克女士所说的:“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的,我会记住;让我参加进去,我就完全理解了。”
2、专心听讲与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教学中关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质疑问难。
3、结合所教学科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如:写字教学,我注重学生写字姿势和写字规范指导,细到每一人、每一笔,手把手,直到写好满意为止,所以,我所教班级学生升入初中后,中学老师评价是:“这个班学生写字规范、整洁”。
4、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学会“走路”。
我的具体做法是:
(1)课堂上能够让学生自主深究,由学生合作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上网搜索、调查等方式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3)新授课前让学生把自己预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4)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阅读,获取课外知识。
(5)学习评比,在班级开展“看谁红花多”的学习评比活动。树立学习榜样。
5、在班级开展以“好”带“差”活动
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学习差的学生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好的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知识得到了巩固,同学之间更加团结,班集体的凝聚力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为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开展作业评比。作业每月评比一次,评比方法是:
(1)字迹工整,作业本整洁。
(2)作业完成认真及时。
(3)看谁“优”得的次数多。
多年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收到了显著效果,所教班级学风正,学习气氛浓,受到各科老师一致好评。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结合班级特点制定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且要做到:抓严、抓实、抓细,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自己的工作付出会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