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党建强师路径建构的行动研究
李会娟
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337200
引言 : 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提出高要求,党建引领是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党建与教师发展融合存在不足,开展党建强师路径建构的行动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路径,以党建为引擎,推动特殊教育教师成长与学校进步。
1. 特殊教育学校党建强师现状分析
1.1 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特殊教育学校党建工作已形成一定基础,学校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党支部建设强化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引领。党支部注重发挥老一辈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借助他们积累的经验和获得的荣誉,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学校围绕“三化建设”推进党组织机构完善,通过“领航工程”加强学校班子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做好人才储备;依托“师魂工程”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团建活动和青蓝工程,增强支部凝聚力;通过“先锋工程”设立党员示范岗,组织全员家访、送教上门和学生安全保障等工作,提升支部战斗力。
1.2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由不同批次、不同背景的人员组成,既有工作多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的资深教师,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特教经验和高尚的师德修养;也有近年来补充的新鲜力量,包括从初中优秀毕业生中定向培养的专业教师,以及 2022 年从优秀幼师中选拔的 9 位老师。青年教师加入后,面临特殊儿童残疾类别多样、个体差异大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部分教师出现申请调离或放弃编制重新就业的情况。学校在教师专业配备上,“教康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教师在融合教育、艺术康复、特奥运动等领域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1.3 党建与教师发展融合问题
党建工作与教师发展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不够紧密的问题,尚未形成深度联动的格局。党建工作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针对性不足,部分党建活动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特教工作特点结合不够,未能有效解决青年教师的焦虑和专业困惑。在教师培养中,党建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老一辈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未完全发挥,青蓝工程等传帮带机制的效能有待提升。
2. 党建强师路径建构策略
2.1 强化党建思想引领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全过程,通过专题学习、党课宣讲等形式,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教育初心和使命。挖掘特教领域的先进典型事迹,包括本校老一辈党员教师的奉献故事、身残志坚的模范榜样和英雄人物事迹,通过“特教故事”分享、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让教师在鲜活案例中感悟师德内涵,陶冶道德情操。结合“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强调教师的仁爱之心和责任担当,引导教师理解特殊教育的价值意义,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将党建思想转化为投身特教事业的内在动力,在面对特殊儿童时保持耐心、爱心和专业态度。
2.2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依托党建引领搭建多元化的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在“青蓝工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师徒结对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通过共同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环节,传承特教经验和教学技巧。围绕“教康一体”目标,以党建为纽带组织教研活动,设立生活化课堂、美术治疗、社交故事法康复、唱游与律动等专题研究小组,由党员教师带头探索实践,推动教师在融合教育、艺术康复等领域的专业成长。
2.3 完善党建强师机制
建立健全党建强师的制度体系,为教师发展提供保障。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的教师培养机制,将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明确党建引领教师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制定教师培训制度和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将党建学习、师德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党建参与度、特教素养、思政育人成效和社会评价等纳入教师评价内容,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形成激励机制。
3. 行动研究实施与效果
3.1 研究计划与实施步骤
行动研究分三个阶段推进。准备阶段(2024 年 4 月—2024 年 9 月)聚焦特殊教育学校“党建强师”的必要性研究,成立课题小组,拟定研究方向,撰写课题申报书;开展前测问卷,对学校党建、教师、家长、学生的现状进行校本调查,分析党建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政策,撰写调查报告。实施阶段(2024 年 10 月—2025 年 12 月)侧重路径建构的行动研究,通过“领航工程”“师魂工程”“先锋工程”强化战斗堡垒建设;依托“特教故事”“特教标杆”“特教精神”引领教师师德和专业成长;将党建融入教育教学、艺术特色、普特融合等业务工作,同时开展动态性评价研究。总结阶段(2026 年2 月—2026 年7 月)对研究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召开总结会,对比数据,总结经验,整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题。
3.2 实施过程中的调整优化
在行动研究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针对青年教师在面对特殊儿童时的焦虑问题,除了青蓝工程的传帮带,增加心理健康辅导和经验分享会,让资深党员教师分享应对焦虑的方法和经验。在党建活动开展中,若发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将党课内容与特教案例结合,用送教故事、学生成长故事等阐释党建思想,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在教师专业培训方面,根据特殊儿童的差异化需求和教师的反馈,调整培训内容,增加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等实操课程的比重,确保培训贴合教学实际。
3.3 党建强师成效评估
从多个维度对党建强师的成效进行评估。在办学治校层面,评估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否落到实处,党建品牌是否形成,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体现特教特色和党建元素,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否有效推进,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否增强。在教师发展层面,通过师德师风评价、特教素养考核、思政育人成效等,评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否提升,专业能力是否增强,青年教师的焦虑情绪是否缓解,“教康一体”的专业团队是否形成。在学生发展层面,考察特殊儿童的适融性发展情况,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以及在参赛、外出实践中的表现,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是否改善。通过全面评估,总结党建强师路径的有效经验,为特殊教育学校党建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推动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 : 特殊教育学校党建强师路径建构行动研究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系统分析现状、提出策略并实施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需持续优化路径,深化党建与教师发展融合,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教师,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晓盼 . 党建引领特殊教育类型学校支部建设 [N]. 河南经济报 ,2025-01-16(012).
[2] 董吾衍 , 李双平 . 特殊教育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双融合双促进的创新实践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1,(05):126-128.
[3] 孟阳 . 特殊教育高校党建工作探析 [J]. 科教文汇 ( 上旬刊 ),2020,(31):25-26.
课题名称:特殊教育学校“党建强师”路径建构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PXZH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