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桥梁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实践研究

作者

刘亚洲

湖南国奥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引言​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精细化推进与成本管控要求提升的背景下,施工阶段因工序复杂、变量多(如材料价格波动、设计变更),易导致造价超支,动态控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当前,部分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控仍依赖静态预算、事后核算,难以实时应对变量影响,导致造价失控风险较高,不仅增加建设成本,还可能延误工期。随着工程管理技术的发展,亟需明确施工阶段造价动态控制的核心方向、实施路径与保障策略,对推动公路桥梁工程成本精准管控、提升建设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公路桥梁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核心方向

1.1 公路桥梁施工关键变量的动态监测方向

公路桥梁施工关键变量的动态监测方向,需聚焦影响造价的核心要素开展实时跟踪。施工材料作为造价主要构成部分,需监测钢材、水泥等主材价格波动,以及砂石等辅材供应稳定性,避免材料价格突变或供应中断导致成本增加;施工工艺与工序方面,需监测是否按计划执行,如预制梁浇筑、桥梁架设等关键工序的进度与质量,防止因工艺调整或返工产生额外成本;此外,还需监测人工、机械的使用效率,如人工工时消耗、机械台班数量,避免资源浪费导致造价超支,通过全面监测为造价动态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1.2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偏差的实时预警方向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偏差的实时预警方向,需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捕捉偏差信号。先设定合理的造价偏差阈值,如将某一分项工程的造价偏差预警线设定为超出预算的一定比例,当实际造价接近或达到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预警内容需明确偏差位置(如某一施工环节)、偏差类型(如材料成本超支、人工费用增加)及偏差程度,让管控人员快速定位问题;同时,预警需同步推送至相关负责人,确保及时响应,避免偏差进一步扩大,为后续纠偏工作争取时间,保障造价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1.3 公路桥梁施工成本的动态调整优化方向

公路桥梁施工成本的动态调整优化方向,需基于监测数据与预警信息灵活调整成本方案。当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超支时,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调整材料采购方案,如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锁定价格,或选用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材料;若人工效率低下导致费用增加,可优化人员配置,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效率,或调整薪酬机制激励员工;对于因设计变更产生的成本波动,需及时核算变更费用,重新调整预算分配,确保成本调整科学合理,既控制总造价,又不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

2 公路桥梁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实践实施路径

2.1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动态监测机制的构建路径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动态监测机制的构建路径,需搭建 “数据采集 - 传输 -分析” 的完整链路。在数据采集环节,安排专人负责记录材料采购价格、人工与机械使用数据,同时借助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获取施工进度、质量数据,确保数据全面覆盖造价影响因素;数据传输环节,通过工程管理平台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避免数据延迟或丢失;分析环节,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比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差异,识别潜在的造价风险点,形成监测报告,为后续管控提供依据,确保监测机制高效运转。

2.2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偏差的分析与纠偏实施路径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偏差的分析与纠偏实施路径,需先精准定位偏差原因,再制定针对性措施。分析阶段,组织造价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共同研讨,结合监测数据排查偏差根源,如材料价格超支是因市场波动还是采购管理不当,人工费用增加是因效率低还是薪酬调整;纠偏阶段,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措施,市场波动导致的材料涨价可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采购管理不当则需规范采购流程,人工效率低需优化施工组织,薪酬调整需重新核算人工成本并调整预算,确保纠偏措施落地有效,及时将造价拉回正轨。

2.3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过程管控流程的优化路径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过程管控流程的优化路径,需简化冗余环节,强化各环节协同。原有的管控流程可能存在审批环节过多、部门沟通不畅等问题,优化时需精简不必要的审批步骤,如将部分常规性费用调整的审批权限下放,提高决策效率;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让造价管控人员与施工、采购、设计等部门实时沟通,如施工部门及时反馈进度变化,采购部门同步材料价格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造价失控;同时,明确各环节责任人与时间节点,确保管控流程有序推进,提升整体管控效率。

3 公路桥梁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落地保障策略

3.1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动态控制标准体系的完善策略

公路桥梁施工造价动态控制标准体系的完善策略,需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与要求。在监测标准方面,规定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记录格式与精度,确保数据统一规范;预警标准方面,根据不同分项工程的特点设定差异化偏差阈值,避免 “一刀切” 导致预警不准确;纠偏标准方面,明确纠偏措施的制定流程、实施要求与验收标准,确保纠偏工作科学合规;同时,定期更新标准体系,结合行业发展与工程实践调整内容,适应新形势下的造价管控需求,为动态控制提供统一依据。

3.2 造价管控人员动态控制能力的提升策略

造价管控人员动态控制能力的提升策略,需从培训与实践两方面发力。培训环节,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讲解动态控制的理论知识、先进技术与案例经验,同时组织软件操作培训,提升人员使用工程管理平台、造价分析软件的能力;实践环节,安排人员参与实际项目的动态管控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如让新手跟随资深造价师参与偏差分析与纠偏,学习实战技巧;建立考核机制,定期对人员的动态控制能力进行评估,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人员主动提升能力,满足造价管控需求。

3.3 辅助造价动态控制的技术工具应用策略

辅助造价动态控制的技术工具应用策略,需合理选用软件与设备提升管控效率。在数据处理方面,引入 BIM 技术、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管理与造价的精准计算,如利用 BIM 模型模拟施工过程,提前预判造价风险;在数据采集方面,使用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记录数据,结合物联网设备实时获取施工数据,减少人工记录误差;同时,推动技术工具的集成应用,将不同工具的数据打通,如将造价软件与工程管理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充分发挥技术工具的支撑作用,助力造价动态控制高效实施。

4 结论

公路桥梁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落地,需先明确施工变量监测、造价偏差预警、成本调整优化的核心方向,再通过构建监测机制、分析纠偏、优化流程确定实施路径,最后依托完善标准、提升人员能力、应用技术工具提供保障。推广该体系,能有效降低公路桥梁施工的造价风险,提升成本管控精度与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对推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施工阶段造价管控提供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祥婉 . 公路桥梁工程造价控制及施工管理 [J]. 江苏建材 ,2022,(02):113-115.

[2] 陈艳.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措施费分析 [D]. 长安大学,2018.

[3] 尹杰 . 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公路桥梁施工造价成本控制方法 [J]. 交通世界 ,2020,(36):143-1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