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结构解析与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陈丽丽

凤庆县滇红完全小学 675900

引言: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是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作为连接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题答题,却对包含较多文字描述的应用题束手无策;能识别单个数学符号,却难以理解符号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因此,深入剖析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结构,探索实际有效的培养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结构解析

(一)文字理解能力

文字理解能力是数学阅读的基础核心,指学生对数学教材、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进行准确解读、把握内涵的能力。学生需具备提取关键词、辨析数量关系、理解操作要求的能力。以“大数的认识”单元为例,教材对“数位”与“计数单位”的文字描述极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学生必须通过反复阅读,抓住“数位是指数字所在的位置”“计数单位是指计量数的大小的单位”等核心区别,才能准确理解二者的概念内涵。文字理解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和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二)符号解读能力

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具有简洁性、准确性和抽象性特点。符号解读能力是指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掌握符号使用规则并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数学符号的形式来表示的。这些符号经常会代表特殊的含义,作为变量出现在数学题目中。为了更好地解答题目,小学生要充分掌握这些数学符号,才能无障碍地进行阅读理解。

(三)图表分析能力

图表是数学知识的直观呈现形式,具有形象化、结构化的特点。图表分析能力指学生观察图表结构、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数学关系的能力。例如,“大数的认识”中的计数器图,“角的度量”中的量角器示意图、角的分类图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图形特征示意图等。

(四)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阅读的过程本质上是逻辑推理的过程,逻辑推理能力指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时,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例如,在“角的分类”学习中,学生要根据锐角 <90 °、直角 =90 、钝角 >90 且 <180 这些定义去对应用题中角的角度进行判断和推理。

二、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一亿有多大”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想象一下一亿有多大。比如,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一亿米长的线可以绕地球几圈等。或者设立问题,如一亿吨重的棉花和铁块哪个更重?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二)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无穷的数学美。此外,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一些课外数学科普读物,例如,《小学生数学报》、《趣味数学》等,可以更好的了解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或竞赛,如数学社团、数学竞赛等。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三)设计图文结合的练习题,提高阅读能力

图文结合的练习题能够综合考查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含有文字、符号和图表的题目。例如,在“角的度量”单元练习中,设计这样的题目:给出一个角的图形,并在图形下面附上文字说明“这个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其中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了一定角度,请量出这个角的度数”,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和观察图形,完成角的度量。这样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强化审题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技巧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良好的审题阅读习惯能够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逐字逐句地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可以让学生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和重要数据,帮助自己理解题意。例如,在解决应用题“王叔叔从某县城乘火车去北京用了 25小时,火车平均每小时行 240 千米。王叔叔乘火车经过了多少千米?”时,让学生圈出“25 小时”“每小时行240 千米”“经过了多少千米”等关键信息,明确题目是什么。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让学生反复阅读,对比分析,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出现错误,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

结语: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是由文字理解能力、符号解读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构成的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情境、拓展内容、设计图文结合的练习题、强化审题阅读训练等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培养方法。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金祥 . 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 ,2023.DOI:10.27178/d.cnki.gjxsu.2023.000051.

[2] 王典 .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3.DOI:10.27684/d.cnki.gxndx.2023.001706.

[3] 郭瑞倩 .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22.DOI:10.27410/d.cnki.gxbfu.2022.000925.

注:本文为课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