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师生交互结构对学习关系的重塑研究
王东良
惠民南开实验学校 山东 滨州 251700
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的转型是在规模化的“双减”政策和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着重落实到知识点的整合理解和在过程中突出对知识点的整合理解。但是目前的课堂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方法缺乏多样性且学生与教师的高质量交流有待提高,从而影响到了学习的进一步开展。本文主要在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参考的情况下,主要从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影响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为优质的交流模式入手进行研究,同时思考此种模式的导入是否能够达到进一步丰富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进行深层次学习活动的状态中。
1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师生交互结构的理论基础与价值逻辑
在大单元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围绕知识图谱的融通和学习任务的一体设计,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行为应该以多于传递单个信息为目的,应转向促进学生思考的发展、培养学生关键性品质的发展。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已经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交换,而是由问题导向的任务协作型学习,这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观和社会文化观的基础上,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建构、意义协商和转移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经师”,而是启迪学生进行学习的“人师”;学生也不再仅仅扮演被动吸收、接受知识的“容器”,而逐渐转变为主动进行探索及创新构建者的角色。这种师生关系的改变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育方式中存在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模式,解放学生,优化学生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趋于统一与和谐,促进数学教学的深广度发展。
2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师生交互实践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2.1 教师主导过强导致学生认知主动性与学习驱动力不足
虽然初中阶段的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还有不少教师过度干预教学,惯常模式是偏重讲解和预测解答方式与点明知识点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却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单调片面性的对话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被动性增强,并不能有效促进思考能力和积极性的生成。除此之外,成绩评价方式中偏重结果的精确性,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体现方式,这使学生学习的投入感和积极度更进一步降低。尤其是在人教版教材中,由于课程模块设计周密,知识点脉络明晰,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权和发言权,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积极性降低。因此我们要淡化教师中心角色,强化引导、启发、合作,形成有挑战性的互动模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思想交流的欲望和持久的动力。
2.2 交互方式单一限制了学生多样化思维与表达路径的展开
在大型课程的中学数学实施进程中,最多见的方式仍是“教师提问 - 学生作答”的模式,太过机械化、僵化,缺乏探究与开放。教师重视的是程式化的解答与套路的思路,忽略了学生丰富的解答方法及多样化的表述方法,致使学生容易迎合教师思维,丧失了自主思维,尤其对于人教版大型课程的教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强,情境问题复杂,需鼓励学生多方位分析问题并阐述观点。传统的沟通技巧并未为学生提供足够充分的多样表达,将学生的思考束缚住,降低其创造力。同时缺乏伙伴间的交流、团体讨论、团队合作等形式,也缺少对于彼此认识的支持。因此老师在教育环节需增加更多的沟通技巧来丰富学生的思考内容、促进他们在彼此交流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技能和表达技能。
2.3 教学评价体系缺乏对交互质量与师生关系变化的有效回应
目前,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主要还是成果评价法,重视解答问题正确率、考查分数,轻视教学过程以及师生关系。一般教学的评价手段主要以知识点掌握情况为主,而忽视了交往程度、学生思维发展程度以及情绪交流问题的评估,导致师生关系之间的交流多停留在口头上,无法对学习进行有效地促进以及关系的优化。因为基于人教版的大单元体系的课程有更长的操作链路,因此评估内容无法全面照顾学生行为参与和表达欲等方面的因素,老师也就很难根据互动反馈调整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构建一种能融合互动质量和关系转向的动态、多维的评估方法,帮助实现精准的教学应用与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
3 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师生交互结构优化路径与重塑策略
3.1 明确学习目标驱动下的交互结构转型任务与教学行为引导
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推动师生交互结构转型的关键起点。传统课堂往往聚焦知识点掌握,忽视过程性目标和素养导向,导致交互行为流于表面。基于人教版教材的单元整体设计,应将目标细化为知识理解、思维发展与合作交流等层级,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目标设定合理的交互任务,如引发式提问、多向交流与学生共建问题情境。同时,教师应从单一讲授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通过引导、倾听、回应等教学行为,激发学生认知投入与主动表达。
3.2 构建多样化交互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情境迁移能力
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交互方式的多样化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的重要保障。相较于传统的“问答式”互动,应引入探究式、小组协作式、任务驱动式等多元交互形式,增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建构知识的能力。人教版大单元教材内容结构清晰、问题链条明确,适合设计情境化任务与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质疑与反思中深化理解。通过同伴互评、角色互换、学习共同体等方式,激发学生表达观点、验证思路、迁移方法,突破机械模仿的学习局限。
3.3 重构任务设计逻辑提升教材内容与交互结构之间的适配度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整体性与情境化应用,任务设计是连接教材内容与师生交互的关键桥梁。当前教学中任务往往局限于知识再现与标准解答,难以激发有效互动。为提升交互结构与人教版教材内容的适配度,应重构任务设计逻辑,聚焦问题导向、情境关联与思维层次。教师需依据单元目标,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具有探索性、多解性和协作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提出问题、探究规律、建构模型。任务中应嵌入合作讨论、反思表达等交互环节,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形成迁移。
结语: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背景下,重构师生交互结构是实现深度学习与优化学习关系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人教版教材,分析当前交互中的结构性问题,并提出以目标引导、方式多元、任务重构为核心的优化策略。通过提升交互质量与课堂参与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思维发展。未来应持续完善交互机制,推动教学关系向协同、高效、共建的方向转型。
参考文献:
[1] 杨溥 .”双减”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读写算 , 2024(18):26-28.
[2] 张昀 , 赵树彩 , 张京莲 .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 [J].数理天地 ( 初中版 ), 2025(2):83-85.
[3] 路洁 , 吴建华 .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J]. 中学课程资源 , 2023, 19(10):24-26.
[4] 汪冰清 . 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 2024(7):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