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高年级班级开展自治管理的实践研究

作者

金小莉

兴化市戴南镇茅山学校

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得到了逐渐的形成,学生的行为准则也逐渐的内化,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会逐渐的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甚至会对外部控制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且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学生更愿意自主的控制自己对于各项事务的安排,学生的自主控制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因此,需要注重学生在班级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民主性。可以选择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对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

一、班级自治管理的意义

通过学生自治管理的方式,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学生在对班级进行自治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培养学生在集体内部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为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条件,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些集体生活的相关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个性。班级自治管理指的是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意识,通过共同完成集体目标的方式,进一步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学生可以为自己的活动做主,从而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二、小学高年级班级开展自治管理的实践策略

2.1 设立班级自治管理目标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自身是有着一定的约束能力的,所以说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自治管理的实践策略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些自治管理的管理目标,充分的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群体自我约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素养。小学班主任在建立自治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治管理的管理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对自治管理形成正确的认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以自我管理为中心,充分的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做出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指出,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自我管理的各项技能,并且给学生充分的包容和指正。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基于学生自我管理的情况之下,小学教师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出,活动开展的注意事项检查,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保证学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安全性。教师在整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是起到一个监督和指明的作用,逐渐的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自信心。小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一些适合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目标。

2.2 明确班级自治管理内容

为了使得学生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在进行自治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学生制定一些明确的管理标准,从而保障学生在进行自治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着大的框架进行遵守,而对于一些细节部分则需要学生进行及时的完善和补充,从而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在进行自治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第一个层面就是对于礼仪和服装层次的自治管理内容。校园一定要给出学生进行自治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服装整洁要求和红领巾佩戴要求等内容。明确学生在进行自治管理过程中的每日行为习惯。第二个层面就是对于学生生活环境和卫生层面。对于自治管理的内容可以开展一些卫生评比小竞赛,通过评比的结果和评比过程中所开展的卫生管理,从而提高校园的卫生整洁程度。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检查,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治管理体系。第三个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和作业层面。这个层面的学生自治管理内容主要是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为主,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管理的就是对作业完成时间进行安排,以及课后的拓展内容的选择进行安排。第四个方面就是创新与实践层面。这一内容的要求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着自己的创新和见解,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全面素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够进行创新的机会,从而挖掘出学生的个人潜能。

2.3 制定班级自治管理规范

小学年级进行班级设置管理的过程中,作为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制定相应的学生自治管理规范,以便于减少学生在进行自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希望拥有着自主的权利,但是却缺少着一定的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能够发挥出自我控制的约束力。所以说在进行班级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给学生制定一些管理的规范,以便于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约束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自我管理。在进行班级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自治任务,从而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有序的进行班级内部的自治管理。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进行自我管理的管理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对自治管理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有效地推进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强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并不是无视校规校纪,而是要以校规校纪为主要纲要,引导学生开展更进一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遵守校规校纪。同时作为班主任需要制定班级自我管理的基本守则,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针对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学生,班主任要提出及时的鼓励,从而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学生班主任要指出学生的相应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改善。

2.4 建立班级自治管理制度

为了使得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管理成效和管理效果,班主任需要有效地组建班级管理的自治管理队伍,并且明确队伍建立的建立要求和队伍替换的替换条件。学生在进行自治管理的过程中,就是可以建立一个评分机制,根据评分的结果来推选出相应的管理者,然后通过每一个月轮换一次的方式激励其他的学生。通过所选择出来的管理者,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自主的讨论进行班级自治管理的管理内容,进一步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或者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对班级的管理者进行选择,保证所推选出来的管理者是能够被班级内的其他学生所幸福的,从而引导班级内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学习风气。在进行班级的领导者评选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指出评选的标准,保证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同时需要保证班级的领导者,能够对班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被其他学生所接受。同时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也能够对其他的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使得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良性竞争,不断地发挥出班级自治管理的实际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一个引导性的作用,需要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多的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激发学生的成长潜力。在开展小学高年级班级自治管理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需要合理的分配学生的权利,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进行监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 周晓霞 . 小学高年级班干部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J]. 魅力中国 ,2021,(38):130-131.

[2] 唐 凌 红 . 农 村 小 学 中 高 年 级 班 级 管 理 策 略 的 研 究 [J]. 电 脑 校园 ,2019,(6):15830-15831.

[3] 邓国俊 . 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探索 [J]. 科普童话 ,2023,(1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