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新”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优化设计与实践路径

作者

董尤仙

陆良县实验中学

引言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简称“双新”)的深入实施 ,初中语文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双新”特别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对教学理念和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单篇教学模式在整体性、整合性和素养培育的深度等方面存在不足 , 很难完全满足新要求。在此情境下 , 进行大单元教学、整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双新”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主题整合策略:依据单元人文主题和核心语文要素提炼统摄力强的核心主题,围绕核心主题重组教学内容,打破原有课文顺序,把相关知识点、能力训练点进行整合。如“自然之美”主题单元,可以把描写不同时空自然景物的课文整合起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自然之美,同时对比学习不同的写景方法。

(二)情境创设策略:创设真实、生动、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内驱力。可运用:

问题情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链,驱动学生深度思考。

生活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相联系,在熟悉的场景中理解运用语文。

故事情境:以故事为线索串联单元内容,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代入感。

(三)活动驱动策略 : 设计一些学生为中心、形式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角色扮演活动、PBL 项目式学习等 , 让学生通过“做”来学, 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 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如小组讨论使观点交锋、思维碰撞 , 角色扮演可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 , 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分层教学策略依据学情诊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如基础层、发展层、拓展层),并设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提供分层学习任务与资源、实施分层评价。

基础层: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熟练运用。

发展层:在掌握基础之上,强化能力培养与适度拓展。

拓展层:提供深度、广度更大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及综合迁移应用能力。评价标准也相应分层,关注不同层次目标的达成度。

二、“双新”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

( 一) 单元预习引导与情境创设:以七年级上册“学习生活”单元为例

教师可设计结构化预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单元整体。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学习生活”,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等)为例:

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查阅作者背景、创作背景资料,初步梳理各篇课文主要内容,寻找文本间的关联点。

2. 情境创设:创设“我的学习时光”分享会情境。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反思自身学习经历(趣事、挑战),并与课文人物(如鲁迅的百草园之乐、海伦·凯勒的求知历程)进行关联对比。例如:思考“你的‘百草园’在哪里?它带给你怎样的乐趣?”或“你曾如何克服学习困难?与海伦·凯勒的经历有何异同?”。此环节旨在激活学生经验,建立与文本的情感联结,为课堂深度探究奠定基础。

( 二) 课堂合作探究与活动实施:以八年级上册“新闻阅读”单元为例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阅读)为例,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制作一份校园新闻报”。

1. 任务驱动:学生分组,任务目标为合作制作一份反映校园生活的报纸。

2. 整合学习:各小组需研读教材中的新闻范例(如《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等),分析并归纳不同新闻体裁(消息、特写、通讯)的文体特征与写作要领。

3. 实践应用:小组内部分工协作(素材收集、稿件撰写、版面设计等)。在撰写过程中,学生需应用所学新闻知识:

撰写校园运动会消息时,模仿教材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构,突出时效性与关键信息。

创作运动员特写时,学习聚焦典型细节进行生动刻画。

4. 素养提升:通过该活动,学生不仅深入掌握了新闻阅读与写作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更在实践中提升了信息处理、团队协作与语言表达能力。

( 三 ) 课后拓展延伸与分层评价:以九年级上册“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为

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代白话小说,含《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为例:

1. 分层拓展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故事新编”。

基础层:清晰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并能对局部情节进行简单改写(语言通

顺即可)。

发展层:在保留故事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尝试变换叙事视角(如从次要人物角度)重新讲述故事。

拓展层:结合当代社会现象或问题,对故事主题进行创造性重构或赋予其新的现实意义。

2. 分层评价反馈:

评价基础层学生,侧重其对故事基本内容理解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清晰流畅度。

评价发展层学生,侧重其改写视角的合理性、叙事的连贯性及体现出的初步创新意识。

评价拓展层学生,侧重其对原著主题理解的深度、新编故事与社会现实联系的紧密度、以及思想观点的创新性与深刻性。分层评价旨在精准诊断学习效果,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适切的发展指引。

结论

在“双新”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双新”的内涵,灵活运用主题整合、情境创设等策略。经过实践发现,系统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可以整合资源,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后续教师要不断思考完善大单元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能,为推动初中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王霞 .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J]. 作文(高中版),2024(10):35-36.

[3] 董鹏 . 基于素养视角的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 炫动漫 ,2023(21):151-153.

[4] 丁莉 .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J]. 中学语文 ,2025(2):19-21.

(作者:董尤仙,高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2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