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陆莹莹

上海立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1620

引言

当前公路路基施工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工期压缩、环保要求严格等多重挑战,亟需建立动态化、标准化的质量管控机制。从填料选择、分层摊铺到压实检测的每个环节均需强化技术控制,同时结合智能监控设备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施工参数的实时反馈与调整,从而有效预防沉降、裂缝等质量通病,提升路基工程的整体性能与使用寿命。

1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特点

公路路基施工具有工程量大、作业面广、受环境影响显著等突出特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由于路基需要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对填筑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出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涉及土方开挖、填料运输、分层摊铺、机械压实等多个环节,各工序之间衔接紧密且相互制约。地质条件的变化往往导致施工方案需要动态调整,特别是在软土、膨胀土等特殊路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措施。季节性气候因素对含水率控制产生直接影响,雨季施工需加强排水防护,旱季则要注重保湿养护。同时路基作为隐蔽工程,其质量缺陷具有滞后显现的特性,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手段确保每道工序达标。现代路基施工还需兼顾生态环保要求,在取土弃土、边坡防护等方面落实绿色施工理念,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扰动。这些特点决定了路基施工必须建立全过程、精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

2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原则

2.1 全面勘察原则

工程地质勘察是路基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必须采用综合勘探手段充分掌握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和土层分布特征,特别是对软弱夹层、地下水位变化等关键信息要进行精准探测。勘察数据应准确反映不同区段的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差异,为路基断面设计、填料选择和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特殊地质路段要加密勘探点位,必要时进行补充勘察和原位测试,避免因地质情况不明导致施工中的质量隐患。勘察成果要及时与设计、施工方共享,确保技术方案与现场实际条件相匹配,从源头预防因勘察不充分引发的质量风险。

2.2 严格选材原则

填料质量直接决定路基的压实效果和长期性能,必须建立严格的材料准入标准和控制流程。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明确各类填料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和 CBR 值等关键指标,对取土场进行系统评估和分类管理。材料进场前要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填料坚决予以清退,重点控制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等影响路基稳定的敏感指标。不同土质要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避免混杂使用导致压实不均匀。对于特殊路段所需的改良土或稳定材料,要确保添加剂配比准确、拌和均匀,通过试验段验证其工程适用性,为大规模施工提供可靠参数。

2.3 保证安全原则

路基施工安全是质量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贯穿始终的安全保障体系。高填方路段必须控制分层厚度和压实遍数,预防工后沉降引发的路面开裂。深挖方边坡要根据岩土性质确定合理坡率,及时实施支护措施防止坍塌事故。施工机械操作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特别是压实设备在边坡作业时要保持安全距离。雨季施工需完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软化路基。对爆破作业、特殊地基处理等高风险工序要编制专项方案并严格监督实施,同时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和隐患整改,确保质量目标与安全目标协同实现。

3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3.1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前期质量控制策略

前期准备阶段要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重点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评审,明确质量目标和控制要点。组建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对技术人员和作业班组进行系统的质量标准交底。现场准备包括测量放样复核、原地表处理及临时排水设施建设,特别是对软弱地基要提前完成换填或加固处理。建立材料供应链质量追溯机制,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和动态考核。编制详细的试验段施工方案,通过工艺参数比选确定最优的松铺厚度、碾压组合和含水率控制范围,形成指导全线施工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后续施工奠定质量基础。

3.2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施工过程中要实施动态化、精细化的过程管控,建立 " 自检、互检、专检" 三级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控制填料含水率在最佳范围波动,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晾晒或洒水措施。碾压作业遵循 "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 " 的原则,确保轮迹搭接宽度和碾压遍数符合要求,对桥台背、沟槽回填等特殊部位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加强处理。每完成一层填筑都要进行压实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对碾压轨迹、压实遍数进行实时记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杜绝漏压、欠压现象。及时修复施工中出现的弹簧、松散等质量缺陷,重要工序留存影像资料便于质量追溯。

3.3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策略

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检测评估体系,综合运用传统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常规检测包括环刀法测压实度、灌砂法测密度、EVD 动态变形模量测试等,对关键指标实行 100% 达标控制。采用地质雷达扫描路基均匀性,利用落锤式弯沉仪评估整体刚度。建立检测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自动生成质量趋势分析图表,对异常数据及时预警并追溯原因。实行质量评估分级制度,将检测结果与施工班组绩效挂钩,对质量波动较大的区段要加密检测点位并查明原因,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不断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3.4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后期质量保障策略

路基工程的后期质量保障是确保道路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维护体系。在工程完工后,应当立即开展系统性的养护管理工作,重点针对路基结构的完整性、排水系统的有效性以及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持续监控与维护。对成型路基表面出现的裂缝、松散等缺陷要及时修补,避免雨水渗透导致内部结构受损。边坡防护工程需定期检查,特别是降雨后要重点排查冲刷痕迹和坡面稳定性,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或植被恢复手段。排水设施的畅通性直接关系到路基的长期性能,要经常清理边沟、截水沟等部位的淤积物,确保排水系统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针对特殊地质条件的路段,应当制定专项监测方案。高填方路段需布置系统的沉降观测点,通过定期测量掌握路基的变形规律,发现异常沉降时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注浆加固等工程技术措施。在季节性冻土区域,必须重点检查防冻胀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隔断层设置是否完整、保温材料是否有效等,预防冻融循环造成的结构破坏。

结束语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需要将传统经验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通过全过程、多维度的管理手段确保工程质量。未来应进一步推广智能化监测技术和标准化工艺工法,构建更加完善的质量追溯与责任体系,实现从施工源头到竣工验收的全链条管控,为打造高品质、长寿命的公路基础设施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唐先刚 .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19):146-148.

[2] 刘鹏 .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J]. 山东交通科技 ,2025,(S1):64-66.

[3] 邵光涛 .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关键部位施工技术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5,(13):31-33.

[4] 王飞 .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4,(02):65-67.

[5] 杨剑 . 研究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 [J]. 低碳世界 ,2023,13(0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