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足红色影视作品

作者

龙慧芸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510665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尚未完全定型。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初中生容易出现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模糊等问题,如何培育初中生对国家坚定的政治认同成为一项关键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红色影视作品是引导学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地传播了中国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创新了思政课的教育形式。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1]。这一重要论述为善用红色影视作品,厚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初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指明了方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解当前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运用红色影视作品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现状,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 600 名初中生进行调研,发现红色影视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 红色影视作品在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中的现状

1.1 运用红色影视作品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成效

本文面向广州的 4 所学校,向初中生发放了近 600 份问卷并录入问卷星系统,统计数据与分析得出以下观点:

其一,初中生对红色影视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当问到“你对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兴趣如何”, 24.9% 的初中生选择非常感兴趣, 43.2% 的初中生比较感兴趣,觉得有意义,且绝大多数学生看过《长津湖》、《觉醒年代》等作品。其二,大部分教师具有运用红色影视作品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意识。当问到“你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课堂上是否使用过红色影视作品辅助教学”时,15.9% 的学生选择经常播放, 37.4% 的学生选择偶尔播放。此外,运用红色影视作品教学后,初中生普遍能产生积极的政治认同情感。

1.2 运用红色影视作品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运用红色影视作品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简单播放红色影视作品,缺乏深度引导。当问到“道法老师播放红色影视作品后,是否会组织讨论、引导分析影片中的价值观等内容”时, 32.1% 的学生表示老师简单播放完,偶尔会组织简单讨论, 17.6% 的学生表示教师几乎从不组织相关活动。第二,融入红色影视作品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单一。近 40.9% 的初中生表示道法老师在课上运用红色影视作品时,仍以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 20.9% 的老师则采用议题式教学。第三,学校和家庭课后较少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本文随机抽取了数名初中道法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到由于教学压力大、课时的限制,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去参观红色基地,也很少联合家庭举办相关的课后观影活动,更多的是在课上播放红色影视的片段辅助教学。

2 红色影视作品在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中的优化策略

2.1 精准选材,契合学生生活,促进初中生政治认同的形成

首先,紧扣课程标准,明确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教学的导向。教师需要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从教学目标、内容筛选、实施路径等方面明确红色影视作品融入教学的导向,使内容更贴合课程标准。其次,研读教材内容,挖掘红色影视作品与教材的关联点。红色影视的情节往往围绕历史事件、社会实践展开,教师需筛选与教材知识点高度契合的具体场景。比如《长津湖》中“冰雕连坚守阵地”的情节片段,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九年级上册教材“凝聚价值追求”的知识点是高度契合的。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重视红色影视作品的制取与筛选。初中生成长于和平发展时代,对“历史苦难”的共情门槛较高,而对“当代成就”的感知更直接。因此,应多运用新时代的红色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山海情》、《长津湖》等。同时,需要搭建影视与学生生活的桥梁。

2.2 丰富教法,重视深度引导,加强初中生政治认同的深化

一方面,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既可以采用议题式教学,在议题辨析中深化学生的政治认知;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情境感染中加深学生的政治情感;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分析中坚定学生的政治信念;或是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在项目活动中夯实学生的政治行为,实现“知- 情 - 意-行”相统一。另一方面,要注重强化课堂观影的深度引导和讨论。目前多数的课堂以“播放片段 + 简单提问”为主,缺乏对影片中蕴含的政治认同元素的深度挖掘和解读。比如在观看《脱贫攻坚》纪录片后,大多数教师聚焦提问学生看完后的感受,没有进一步深度引导学生思考“精准扶贫背后的制度优势”,学生只能从表面看到“贫困县变了样”,无法关联背后的本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初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难以得到深化。因此,教师播放完红色影视作品后,需要强化课堂观影的深度引导和讨论。

2.3 拓展实践,强化沉浸式体验,实现初中生政治认同的升华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如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伟大成就、重要作品、重要节日纪念日、故居遗址遗物、馆藏文物等,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形式”[2]。2024 年 9 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3]。这些重要论述为借助红色影视作品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提供了思路。其一,多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培育初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必须立足实践,将红色影视与红色教育基地密切结合,核心是通过“影视叙事铺垫情感、基地实景强化体验、互动实践深化认同”的闭环设计,让历史从“屏幕故事”变为“可触可感的记忆”,实现“虚拟共情”与“实地印证”的深度融合。比如在看完《觉醒年代》中青年毛泽东调研农村的片段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叶坪革命旧址群参观毛泽东旧居,引导学生观察旧址内的煤油灯、草鞋、调研笔记本等基地实物,感受毛泽东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践,增强学生们从对伟大领导的钦佩感升华到对国家的认同感。其二,善用数字技术赋能,强化学生的沉浸式体验。比如借助VR 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打造“VR 红色记忆体验馆”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4]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21: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3] 习近平 .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EB/OL].(2024-09-10)[2025-07-12].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3522.htm.

[4] 蓝晓霞, 周涵. 善用红色影视作品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J].中国德育 ,2024,(17):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