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优化设计
张伟建
340321198410128932
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与社会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已从单纯的功能满足与外观审美,逐步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延伸。建筑全生命周期涵盖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至拆除回收等各个阶段,而建筑结构作为承载建筑功能的核心骨架,其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占比高达30%-50% ,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性。科学开展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不仅能精准量化各阶段成本要素,还可通过多方案比选、材料性能优化及施工工艺改进等手段,实现结构设计的动态优化。这一过程有助于降低建设与运维阶段的资源消耗,减少因设计缺陷导致的后期成本追加,推动建筑行业从粗放式开发向精细化、绿色化发展模式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与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概述
(一)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从建筑结构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到最终拆除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内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它涵盖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不仅包括建设阶段的材料、人工、设备等费用,还涉及使用阶段的维护、修缮、能源消耗,以及拆除阶段的处理费用等。
(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内容
1. 规划设计阶段成本
在规划设计阶段,成本主要包括前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设计方案的招投标费用、设计人员的劳务费用等。合理的设计方案对后续成本控制起着关键作用,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施工难度、材料选择和使用阶段的维护成本。
2. 施工建造阶段成本
施工建造阶段成本是建筑结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建筑材料采购费用、施工机械设备租赁费用、施工人员工资、施工管理费用等。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如施工延误可能导致人工和设备租赁成本增加。
3. 使用维护阶段成本
使用维护阶段成本贯穿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主要有日常维护费用、设备设施维修更换费用、能源消耗费用等。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增加,维护成本会逐渐上升,而高效节能的建筑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使用阶段成本。
4. 拆除回收阶段成本
拆除回收阶段成本包括建筑结构拆除费用、建筑垃圾处理费用以及可回收材料的回收利用价值。在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结构的可拆除性和材料的可回收性,能够降低拆除回收阶段的成本,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三)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1. 费用效益分析法
该方法通过比较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效益,以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指标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性。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2.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
生命周期评价法从环境角度出发,对建筑结构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能源使用以及污染物排放等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而优化设计方案,降低环境成本。
3. 价值工程法
价值工程法以功能分析为核心,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功能和成本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以最低的总成本实现必要功能。通过功能与成本的匹配优化,提高建筑结构的价值。
三、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设计方案比选
在建筑结构设计初期,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比选。例如,对于高层建筑结构,比较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虽然框架结构在建设阶段成本相对较低,但在使用阶段,由于其抗震性能等因素,可能导致维护成本增加;而剪力墙结构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使用阶段稳定性好,维护成本较低。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材料选择优化
建筑材料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占比较大。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在材料选择时,不仅考虑材料的采购价格,还考虑其耐久性、维护成本和回收价值。例如,在选择外墙材料时,虽然某些新型环保材料采购价格较高,但因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降低使用阶段的能源消耗,且可回收性强,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角度来看,可能更具经济性。
(三)施工工艺决策
不同的施工工艺会对施工成本、工期和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结合施工条件和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例如,在一些大型桥梁结构施工中,比较预制装配施工工艺和现场浇筑施工工艺,预制装配工艺虽然前期模具成本较高,但施工速度快,能够缩短工期,降低人工和设备租赁成本,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角度评估其可行性。
四、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的成本数据
目前,建筑行业缺乏完善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积累和共享机制。设计师在进行成本分析时,难以获取准确、全面的材料价格波动数据、不同地区的维护成本数据等,导致成本分析结果存在偏差。
(二)各阶段协同不足
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等阶段往往由不同的主体负责,各阶段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同。这种情况导致在设计阶段难以充分考虑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成本因素,无法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优控制。
(三)观念意识淡薄
部分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于关注建设阶段的成本,忽视使用和拆除阶段的成本。这种短视行为可能导致建筑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佳。
五、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建立成本数据库
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库。收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的成本数据,包括材料价格、施工成本、维护成本等,并及时更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设计师提供准确的成本参考依据。
(二)加强各阶段协同管理
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建筑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在设计阶段,施工单位和运营维护单位提前介入,提出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成本控制建议,使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因素。
(三)提高成本意识
加强对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案例分析、政策引导等方式,让相关人员了解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和经济效益,促进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在建筑行业的推广。
六、结论
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优化设计对于降低建筑项目整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在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比选、材料选择优化和施工工艺决策,能够实现建筑结构成本的有效控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建立成本数据库、加强各阶段协同管理和提高成本意识等优化设计策略,有助于推动建筑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远 . 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 [J]. 建筑经济 ,2020(5):89-93.
[2] 杨明 .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探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8):12-15.
[3] 王强 . 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应用 [J]. 建材世界 ,2022(3):45-49.
[4] 赵磊磊 .BIM 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3(6):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