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现状和节能降碳途径
桑颖慧 杨丽妮 郑佳莹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居住建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传统的居住建筑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对环境和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索居住建筑节能降碳的途径,提高能效,推广可再生能源,以及在墙体、门窗等方面实施节能措施,已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就我国居住建筑节能降碳的多种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现状
(一)我国居住建筑能耗现状
1. 能耗总量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居世界首位。然而,由于建筑能效标准相对较低,加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用电量增加,我国居住建筑能耗总量巨大。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居住建筑能耗占比高达近一半。
2. 能源效率低
当前,我国居住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一方面,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对节能环保的考虑不足,导致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门窗气密性不佳等问题;另一方面,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取暖降温等方面的能源使用方式也较为粗放,缺乏节能意识和行为习惯。
3. 碳排放高
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和过度消耗,我国居住建筑碳排放量较高。高碳排放不仅加剧了环境压力,还对人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此外,高碳排放也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相悖。
(二)原因分析
1. 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使得建筑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不足,难以推动建筑能效的提升。
2. 建筑行业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建筑行业在节能技术、材料和设备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环节的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3. 居民节能意识薄弱
由于缺乏节能教育和宣传,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取暖降温等方面的节能意识和行为习惯较为薄弱。这导致居民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居住建筑能耗问题。
二、节能降碳途径
(一)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是降低居住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关键。能效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建筑设计和设备选型的优化。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光的使用、自然通风的引入以及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先进的供暖、制冷和通风系统,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此外,智能控制技术也可应用于建筑能源管理,实现能源的动态调节和优化利用。
(二)推广可再生能源
推广可再生能源是降低居住建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居住建筑中,可以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装置等,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建筑可利用的电能和热能。此外,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也应得到广泛应用,如利用生物质能供暖、生物质能发电等。
(三)墙体节能
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对居住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合理的墙体结构是墙体节能的关键。新型的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板、岩棉板等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可有效提高墙体的热阻值。此外,采用复合墙体结构,将保温材料与承重结构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同时,外墙的隔热涂料和保温外饰面也能有效减少能量的传递损失。
(四)门窗节能
门窗是居住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提高门窗的节能性能,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选用具有良好气密性和保温性能的门窗材料,如断桥铝合金窗、真空玻璃等。其次,合理设计门窗的开启方式和位置,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减少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能耗。此外,采用遮阳设施、窗帘等也可以有效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设备的能耗。
(五)节能改造
对于已建成的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节能改造主要包括外墙保温改造、屋顶保温改造、门窗更换等。在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推动建筑领域的绿色发展。
(六)普及节能知识
普及节能知识是推动居住建筑节能降碳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节能宣传活动、举办节能知识讲座、发布节能政策法规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节能降碳的认识和意识。此外,加强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节能设计和施工能力,也是普及节能知识的重要途径。
三、政策措施与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节能降碳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共同目标。居住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节能降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就我国居住建筑节能降碳的政策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居住建筑节能降碳工作提供参考。
(一)加强政策引导
1. 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居住建筑节能降碳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节能降碳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鼓励和支持居住建筑节能降碳项目的实施。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节能降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加大投入
1.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居住建筑节能降碳工作的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能降碳项目建设。
2. 推动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居住建筑节能降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3.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居住建筑节能降碳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三)加强监管
1.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建立居住建筑节能降碳工作的监管体系,加强对节能降碳项目的监督检查和评估。
2.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节能降碳工作的有效实施。
3. 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公开节能降碳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接受社会监督。
(四)推广示范工程
1. 选择典型地区进行试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居住建筑节能降碳试点工作,探索适合当地的节能降碳模式和技术。
2. 推广成功经验:将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引导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居住建筑节能降碳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推广示范工程等手段,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居住建筑节能降碳工作的开展。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居住建筑的节能降碳工作必将取得显著成效。
结论:我国居住建筑节能降碳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提高能效、推广可再生能源、墙体节能、门窗节能、节能改造以及普及节能知识等。这些途径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才能实现居住建筑的绿色发展,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潘杰 . 低碳城市环境背景下节能减排策略研究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3, 36 (08): 114-116.
[2]姜畔,刘立悦,李子龙. 建筑工程中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意义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2023, (31): 139-141.
[3] 吴泽洲, 黄浩全, 陈湘生等. “双碳”目标下建筑业低碳转型对策研究 [J].中国工程科学 , 2023, 25 (05): 202-209.
[4] 邵志彦 . 环保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 [J]. 石材 , 2023,(11): 89-91.
[5] 李乐 , 车琦 , 曹智源等 . 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和节能材料 [J]. 石材 ,2023, (11): 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