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协作单位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郭智峰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对策与建议。在强化安全培训方面,通过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实操演练等活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如智能监控系统、自动化设备等,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在协作单位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准入与评估机制,确保协作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通过强化合同约束,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合力。
1、钢铁企业协作单位安全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1.1 安全文化缺失
在钢铁企业协作单位的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缺失往往导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风险缺乏足够的警觉。这种安全意识的淡薄,直接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增加,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安全文化的缺失还体现在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钢铁企业虽然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1.2 制度执行不力
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安全管理意识的淡薄和执行力度的不足。一些钢铁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追求生产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导致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此外,部分协作单位由于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有限,难以有效执行钢铁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也加剧了这一问题。为了解决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钢铁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执行力。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演练和考核,使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1.3 协作单位资质参差
在钢铁企业的协作网络中,资质参差不齐的协作单位是引发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单位可能由于技术能力不足、设备落后、员工培训不充分等原因,导致安全标准无法统一,增加了整个生产链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钢铁企业可能过于依赖低价竞标,而忽视了协作单位的安全资质和过往安全记录。比如,某钢铁集团在 2022 年就因为外包单位资质问题,导致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警示我们,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建立严格的协作单位资质评估体系,不能单纯以价格为导向。
1.4 信息沟通不畅
在钢铁企业与协作单位的安全管理中,信息沟通不畅是一个关键问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识别不及时,甚至造成严重事故。例如,某钢铁企业在进行外包工程时,由于未能及时将设备维护信息传达给协作单位,导致协作单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引发了安全事故。因此,建立跨部门、跨单位的信息沟通机制至关重要,这需要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如引入企业资源规划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以确保信息的实时、准确传递。在协作过程中,应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限,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沟通模板和定期的协作会议,确保所有参与者都对安全信息有清晰的理解。
2、钢铁企业协作单位安全管理对策与建议
2.1 强化安全培训
在钢铁企业与协作单位安全管理的背景下,强化安全培训是提升整体安全水平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计,近五年来,由于协作单位安全培训不足导致的事故比例逐年攀升,凸显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应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培训体系,确保所有参与协作的员工都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企业还可以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定制化开发针对协作单位特点的安全培训课程,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提升安全技术应用
在钢铁企业与协作单位的安全管理中,提升安全技术应用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来预防事故的发生。例如,通过在生产现场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从而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此外,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和不可篡改。通过构建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协作单位的资质、安全记录等信息可以实时更新并可追溯,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筛选和管理合作伙伴,防止不合格单位参与作业,进一步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2.3 建立准入与评估机制
在钢铁企业与协作单位的安全管理中,建立准入与评估机制是确保外部协作安全性的关键环节。这要求企业严格筛选合作伙伴,对协作单位的资质、安全记录、技术能力等进行全面审查。同时,企业应定期对协作单位进行安全评估,这可以是年度评估,也可以根据业务重要性或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评估内容应涵盖安全制度执行情况、现场安全管理、员工安全培训等方面,以确保协作单位在合作过程中持续符合安全要求。
2.4 强化合同约束
在钢铁企业与协作单位的合作中,强化合同约束是确保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合同不仅应明确双方的权责利,更应包含详尽的安全条款,以防止因责任不清晰导致的安全事故。此外,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定期的安全审核,将审核结果作为合同履行情况的重要评估依据。引用“契约精神”这一经典商业原则,强化合同约束旨在促使协作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忽视安全这一底线。
2.5 数字化安全管理
在当前的钢铁企业中,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安全管理已经成为提升协作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集成的安全信息平台,企业可以实时收集、分析和共享安全数据,从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事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识别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高风险时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然而,数字化安全管理的实施也面临挑战,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员工对新技术的接受度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确保所有员工都能有效参与到数字化安全管理中来。通过持续的创新和适应性管理,钢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协作单位安全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整体行业的安全水平,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广最佳安全实践,提升所有协作单位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企业间建立安全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共享降低行业整体的不确定性,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协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陶婷婷 , 刘峰 , 展之发 , 张国涛 , 陈姿霖 . 钢铁企业协作单位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J]. 工业安全与环保 , 2023, 49 (S2): 17-20.
[2] 杨彤骥 , 杨红玉 , 洛普 . 中小企业协作平台下的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 [J]. 现代情报 , 2012, 32 (01): 118-122.
[3] 赵宁 . 多企业协作的项目计划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2):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