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朱玉莲
广东省罗定市罗定第一小学 527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问题解决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组织小组合作、强化变式训练以及注重反思总结等。通过教学实践案例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旨在为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问题解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问题解决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解决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过程。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含义和应用条件,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通过解决实际的装修问题,如计算房间地面的面积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
(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炼,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求解。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方法,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解决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基于问题解决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而此创设行为乃是激发学生问题解决兴趣的关键要点之处。对于教师来说,假如期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领域当中,那么就一定要巧妙地依据教学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去创设出那种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具体所创设情境里敏锐察觉问题并大胆予以提出。以“百分数的应用”教学为例,教师可精心打造一个商场促销相关情境,比如这般表述:“同学们呀,现在某商场正在举办一场规模盛大的促销活动呢,有这样一件衣服,其原价设定为200元,而当下是打八折进行出售的状态哟。大家都好好想一想呢,现在这件衣服它的售价到底是多少元呀?”这样的情境由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毕竟他们或多或少都存有跟随家长购物之类经历,所以极为容易就被此情境所吸引住。通过该情境,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数学跟生活之间紧密相连之关系,进而大幅度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他们会主动对如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展开思考,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下良好基础。除商场促销这种情境以外,教师还能够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来创设诸如其他类型的情境。像在“行程问题”教学之际,可创设一个两辆汽车相向而行相关情境,让学生凭借已知的速度、时间以及路程等方面信息,去对相遇时间等问题加以求解。借由这些丰富多样的情境,促使学生在不同场景当中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强烈欲望。
(二)引导自主探究
引导自主探究,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便在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予以自主探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以及空间,好让他们可以独立展开思考并且大胆尝试解决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或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挫折,然而这同样也是他们实现成长与进步的难得机会。就如在解决上述商场促销问题之时,教师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这样问:“同学们,打八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跟衣服的原价以及售价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呀?那又该运用何种方式来计算打折之后的价格呢?”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对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学生可能会尝试通过不同方法去进行计算,像是先算出折扣对应的金额,接着再用原价减去这个折扣金额;亦或是直接拿原价去乘以折扣率。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给予相应指导与帮助,比如当学生思路偏离正轨之时,教师可借助提问方式将他们引导回到正确思路方向上,但是切莫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问题的核心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
组织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一种极具效果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起到培养作用。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众多因素,把学生合理地划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中一同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开展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均拥有发表自身意见与想法的机会,他们能够相互之间展开学习以及相互启发,进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范围。例如在解决诸如“一个工程问题,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方可完成,乙队单独做则需要15天完成,那么两队合作需要多少天能够完成呢?”这类复杂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小组里面,有的学生也许擅长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有的学生或许对工程问题的解题办法较为熟悉,他们能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小组合作期间,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他人所表达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品质。
结论
基于问题解决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组织小组合作、强化变式训练以及注重反思总结等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尧娟.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J].吉林教育:综合, 2016(29):1.
[2] 易香.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J].学周刊, 2016.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