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然气蒸汽重整的制氢工艺优化与碳排放分析
李琦
中海沥青( 营口) 有限责任公司
1、引言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在能源转型中占据重要地位。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因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产氢规模大等优势,占据全球氢产量的主导地位。该工艺以天然气为原料,通过与蒸汽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重整反应生成氢气,同时伴随二氧化碳排放。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如何在提升制氢效率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成为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工艺发展的核心问题。研究该工艺的优化路径与碳排放特征,对推动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工艺基本流程
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蒸汽重整、水煤气变换、氢气提纯四个环节。预处理阶段通过脱硫装置去除天然气中的硫化合物(如硫化氢),避免催化剂中毒;蒸汽重整阶段将脱硫后的天然气与过热蒸汽混合,在管式反应器中经催化剂作用生成富含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合成气;水煤气变换阶段通过低温变换与高温变换反应,将一氧化碳与水进一步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提高氢气产量;氢气提纯阶段采用变压吸附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合成气中的氢气,得到高纯度产品氢,副产品主要为二氧化碳和少量未反应的甲烷。
3、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工艺优化方向
3.1 工艺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压力、水碳比等参数提升工艺效率。适当提高重整反应温度可促进甲烷转化,但若温度过高会增加能耗与设备损耗,需结合催化剂活性确定最优区间;压力升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与设备处理能力,但会抑制重整反应的正向进行,需根据后续提纯工艺要求平衡压力设置;水碳比增加可减少催化剂积碳,提高氢气产率,但过高会增加蒸汽消耗与后续分离负荷,需通过实验确定经济合理的水碳比范围。参数优化需综合考虑反应效率、能耗与设备寿命,实现多目标平衡。
3.2 催化剂性能提升
催化剂是蒸汽重整反应的核心,优化催化剂性能可显著提高工艺效率。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如采用稀土元素改性的镍基催化剂,提升其抗积碳能力与高温稳定性;改进催化剂制备工艺,通过调整载体结构(如增加比表面积、优化孔隙分布)增强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效率;优化催化剂装填方式,采用分层装填或结构化催化剂,减少反应器内的传质阻力,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性能提升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减少能源消耗,延长更换周期。
3.3 能量回收系统优化
强化能量回收是降低工艺能耗的关键。在蒸汽重整反应器出口设置废热锅炉,利用高温合成气的余热产生高压蒸汽,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或作为工艺蒸汽回用;在水煤气变换与氢气提纯环节设置换热器,回收低温余热用于预热原料气或工艺水;采用燃气 - 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将工艺中产生的低热值尾气作为燃料燃烧,驱动燃气轮机发电,余热再用于产生蒸汽,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能量回收系统优化可使工艺总能耗降低 10%-20% ,提升整体经济性。
3.4 流程集成优化
通过流程集成减少能量与物料损失。将预处理、重整、变换、提纯等环节进行热集成,利用各环节的余热梯级加热原料,减少外部能源输入;采用膜反应器替代传统管式反应器,在反应同时实现氢气分离,推动重整反应正向进行,提高原料转化率;将制氢工艺与其他工业过程(如甲醇合成、氨生产)耦合,实现副产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或共享公用工程系统,降低综合能耗。流程集成优化可提升工艺的集约化程度,减少单位氢产量的资源消耗。
4、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工艺碳排放分析
4.1 碳排放来源
工艺碳排放主要来自三个环节:重整反应碳排放,甲烷与蒸汽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该部分排放占总排放量的 60%-70% ;燃料燃烧碳排放,为维持重整反应高温,需燃烧部分天然气或尾气提供热量,产生二氧化碳;辅助系统碳排放,包括原料压缩、泵类设备耗电等间接产生的碳排放,占比相对较低。不同环节的碳排放强度受工艺参数、能源效率、原料纯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反应本身的碳排放属于工艺固有排放,难以完全消除,燃料燃烧与辅助系统碳排放可通过优化措施降低。
4.2 碳排放影响因素
原料组成对碳排放有直接影响,天然气中甲烷含量越高,单位氢产量的碳排放越低;若原料中含有较重烃类(如乙烷、丙烷),会增加反应的碳氢比,导致碳排放上升。工艺参数中,水碳比提高可减少燃料消耗,降低燃烧碳排放,但会增加后续分离能耗;反应温度升高会提高燃料需求,增加燃烧碳排放。能源效率是关键影响因素,能量回收效率低下会导致燃料消耗增加,间接推高碳排放;设备老化、操作不当也会使工艺偏离最优状态,增加碳排放强度。
4.3 碳排放量化方法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工艺全流程碳排放,涵盖从原料开采、运输到制氢产品输出的全过程。确定系统边界,包括天然气开采与运输、制氢厂内工艺环节、副产品处理等;收集各环节的活动数据,如天然气消耗量、燃料用量、电耗等;采用碳排放因子法计算各环节的碳排放量,其中天然气燃烧碳排放因子基于其热值与碳含量确定,间接电耗碳排放因子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系数。
量化结果可明确碳排放热点环节,为减排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5、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工艺碳减排措施
5.1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应用
在工艺中集成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捕集重整反应与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采用化学吸收法(如胺法)在合成气净化环节捕集二氧化碳,或在燃烧后烟道气中进行捕集;捕集的二氧化碳经压缩、干燥后输送至封存地点(如枯竭油气田、深部 saline 含水层)进行地质封存。CCS 技术可减少工艺碳排放 60%-90% ,但会增加设备投资与能耗,需结合经济性评估确定应用规模。
5.2 可再生能源替代
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部分化石能源,降低间接碳排放。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或地热能提供工艺所需的部分热量,减少天然气燃烧量;利用风电、光伏电力驱动原料压缩、泵类等辅助设备,替代电网电力,降低间接碳排放。可再生能源替代需考虑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成本,可在光照充足或风能丰富地区优先推广。
5.3 工艺废料资源化利用
将工艺副产物与废料转化为能源或原料,减少碳排放。将提纯环节产生的富碳尾气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甲醇、尿素等产品,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将催化剂失活后的废催化剂进行回收处理,提取其中的金属元素(如镍)重复利用,减少废弃物填埋产生的碳排放。资源化利用不仅降低碳排放,还能创造额外经济效益。
5.4 运行优化与数字化管理
通过精细化运行与数字化管理降低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实时调整工艺参数,使反应维持在最优状态,减少燃料浪费;利用数字化平台监控全流程能耗与碳排放数据,识别异常排放点并及时整改;建立碳排放预警机制,当排放强度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调整操作参数。运行优化可在不增加硬件投资的情况下,降低碳排放 3%-5% 。
6、结论
总之,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工艺的优化与碳排放控制是氢能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催化剂性能提升、能量回收与流程集成,可显著提高工艺效率,降低能耗;碳排放分析表明,反应生成、燃料燃烧与辅助系统是主要排放源,受原料组成、工艺参数与能源效率影响。采用碳捕集与封存、可再生能源替代、废料资源化利用及数字化管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与多技术融合,在提升工艺经济性的同时,逐步实现近零排放目标,为氢能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明钢 . 天然气制氢尾气碳减排工艺设计与优化 [J]. 太阳能学报 ,2022,43(06):500-507.
[2] 姬存民,陈健,周强等 . 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工艺二氧化碳排放计算与分析 [J]. 天然气化工—C1 化学与化工,2022,47(02):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