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

王景梅

茂名市田家炳中学 525000

引言

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文本解读碎片化、主题探究浅表化等问题,亟待创新教学模式。群文阅读以其丰富的文本组合和开放的问题设计,为主题意义探究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精选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群,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在多文本对话中形成对主题的立体认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实践参考。

一、主题意义的概述

主题意义是语篇所传递的核心思想和文化价值,它超越语言知识点本身,指向对世界、生活和人文的深层次理解。在英语教学中,主题意义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和认知框架,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探索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重大命题。主题意义具有多维性和层次性,既包含文本表面传递的直接信息,也蕴含着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立场,更涉及读者基于自身经验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高中英语群文阅读中的主题意义探究不是简单的内容复述,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多文本互读,发现文本间的关联与张力,构建对主题的立体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力,使语言学习成为意义建构的过程而非单纯的知识获取。主题意义的深入探讨能帮助学生在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从 " 学语言 " 到 " 用语言学 " 的转变,最终达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群文阅读的内涵

群文阅读是一种突破传统单篇阅读模式的新型教学范式,其本质在于通过结构化文本组合引导学生开展多维度的深度阅读体验。这种阅读方式打破了文本之间的孤立状态,将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多个文本按照特定议题或主题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逻辑张力的文本群。在实践层面,群文阅读强调学生在文本互涉中的主动建构,要求阅读者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发掘文本间的显性和隐性联系,从而实现对阅读材料的立体化理解。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整合性理解能力,通过多文本的对话与碰撞,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深度。从教学论角度看,群文阅读重构了阅读教学的结构体系,将教学目标从单一的知识获取转向多元的能力培养,包括信息筛选、观点提炼、逻辑论证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育。这种阅读模式对教师的文本选择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文本间的内在关联,设计具有思维梯度的阅读任务链。在实施过程中,群文阅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鼓励学生在多文本对话中形成个性化解读,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网络,最终实现阅读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主题意义引领下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主题选择与文本整合

主题确定应立足课标要求,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现实生活,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核心议题。以人教版必修三 Unit1《DiverseCultures》为例,教师可围绕 " 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 " 这一核心主题,整合教材中的主阅读文本《Learn about a city that hasdiverse cultures》,通过多维度文本重构实现深度学习。对课文进行解构,提取旧金山移民史的时空线索,将唐人街牌坊、意大利区咖啡文化等细节转化为文化符号分析案例;继而补充平行文本,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约》节选,引导学生对比政策性语言与教材描述性文本的语篇特征;设计分层探究任务链:基础层梳理文本中 " cultural heritage" "ethnic neighborhood" 等关键词的语境含义,进阶层绘制旧金山文化地标分布图并标注移民浪潮历史背景,创新层则模拟市政府听证会,就 " 新建商业中心是否拆除传统街区" 进行角色辩论。

(二)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

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语言能力与主题理解的融合,采用三维目标表述方式。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 Unit4《Natural disasters》群文时,设定语言目标为掌握灾害描述词汇和被动语态结构,思维目标为分析灾害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文化目标为理解国际救灾合作的意义。目标达成路径设计为:通过首篇新闻文本学习核心词汇,借助第二篇科普文章理解语法结构在专业描述中的功能,最后通过纪实文学选段体会人文关怀。每个教学环节都设立可观测的行为指标,如能用至少三个专业术语描述地震形成过程,能找出文中三个被动语态例句并解释其表意功能等。目标达成度通过课堂即时检测和课后反思问卷进行评估,确保大部分学生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同时为学有余力者设计延伸探究任务。

(三)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

课堂活动的设计应当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构建由浅入深的思维训练体系,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主题意义的深度建构。在人教版必修二 Unit1《Cultural Heritage》的群文教学中,教师需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链。预热阶段采用视觉化策略,通过呈现长城修复工程的纪录片片段与图片对比,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直观感受,同时引入 "authenticity" "conservation" 等单元核心词汇。自主阅读环节突破传统问答模式,设计矩阵式分析表格,横向列出三篇文本(学术论文《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新闻报道《民间保护行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节选),纵向设置 " 价值维度 "" 保护措施 "" 参与主体 " 等比较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本的论述视角差异。

(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方法

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单元主题整合多个关联文本,如必修一 Unit5《Languages Around theWorld》可组合课文与补充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演变历程,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具体指导应注重三个维度:首先,在预读阶段设计主题式问题链,如 " 语言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 等问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为后续多文本阅读搭建认知框架;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梳理不同文本中关于语言起源、传播和影响的论述,培养信息整合能力;最后,通过设计比较性阅读任务,如对比分析课文中汉语演变与补充材料中英语发展的异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基于多文本信息,进行延伸性主题写作,如 "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保护 ",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能力转化。这种指导方法不仅紧扣教材主题,更能培养学生从多文本中获取、处理和创造信息的高阶阅读素养。

结束语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单篇文本的局限,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度思考,但在文本选择、问题设计和课堂组织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主题群文的科学构建路径,完善多元评价机制,使群文阅读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实践反思中优化教学策略,推动英语阅读教学向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晓燕. 主题意义下的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中学生英语 ,2024,(44):55-56.

[2] 李娴霞. 高中英语群文阅读中主题意义的深度挖掘[J]. 校园英语 ,2024,(37):152-154.

[3] 陈彬 . 由主题意义引领的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初探 [J]. 语数外学习 ( 高中版上旬 ),2024,(09):66-68.

[4] 何香莹. 主题意义下高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校园英语 ,2023,(43):25-27.

[5] 徐文静 . 问题引领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探索 [J]. 新课程 ,2023,(0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