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班级“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究
张妍旋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西江中学 527199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前沿阵地。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渗透,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当前,高中班级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需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以提升育人工作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新时代教育发展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教育承上启下,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整体提升。三全育人理念为优化高中班级育人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框架。探究其班级层面的实践路径,对于破解当前育人工作碎片化难题,构建系统化育人格局,提升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高中班级落实三全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育人过程衔接不畅,全程育人链条存在断点
当前高中班级育人工作缺乏对学生三年成长周期的系统性规划,各年级阶段的育人目标与内容衔接不够紧密。高一侧重于行为规范与适应,高二聚焦学业发展,高三偏向升学指导,阶段间过渡生硬,未能形成有机融合的连续体。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往往呈现碎片化状态,缺乏长期追踪与反馈机制,导致育人效果难以持续深化。这种阶段性割裂使学生成长指导出现真空地带,未能真正实现育人工作贯穿高中全过程的内在要求。
(二)育人内容整合不够,全方位育人覆盖不全面
实践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五育并举未能有效融入班级日常管理。学科教学与价值引领结合不够紧密,课外活动与主题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未能深度挖掘其育人价值。班级缺乏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系统化设计,各类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家庭与社会资源的引入渠道不够畅通,导致育人场域局限于校园,难以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最终影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班级三全育人实践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理念引领,构建协同化的全员育人机制
深刻理解并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将三全育人理念内化为班级所有教育参与者的共同价值追求。明确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及学生自身等各类主体的育人职责与角色定位。建立定期会商机制,例如建立班级教育共同体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方信息畅通、目标一致、行动协同。在讲授《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章节时,物理教师可主动联合历史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从物理学史角度探讨科学发展的历程;邀请数学教师讲解微积分在力学中的应用;组织学生家长中相关领域从业者开展职业生涯讲座。通过建立学科教师、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的教研小组,设计融合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职业启蒙的教学方案,形成育人合力。
(二)注重系统设计,完善阶梯化的全程育人体系
打破年级和学期壁垒,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对高中三年的育人目标与内容进行整体性、序列化设计。构建从高一适应与养成、高二发展与提升到高三冲刺与规划的阶梯化育人主题序列。在完善阶梯化全程育人体系方面,粤教版物理教材可构建三年一贯的实践体系。高一阶段开展测量重力加速度基础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高二进行电磁学创新实验,着重培育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高三结合航天科技专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建立物理实验能力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每个阶段的实验设计、操作规范和创新表现,形成持续发展的育人轨迹。
(三)深化资源整合,拓展立体化的全方位育人平台
突破课堂与教材的局限,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育人资源。加强学科育人功能,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将价值引导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广泛开发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节、体育竞赛等多元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体验和锻炼平台。积极引入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及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育人场域。加强网络育人阵地建设,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育人时空,丰富育人形式,实现线上线下育人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将育人工作覆盖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化的育人评价导向
改革过于侧重学业成绩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与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潜能发展。探索运用观察记录、作品评定、成长档案、民主评议等多种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发展状况。以《电路实验》教学为例,不仅关注实验数据准确性,更将实验设计创新性、操作规范性、团队协作度、安全环保意识等纳入评价维度。采用小组互评、实验报告、实践操作等多元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全面反映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
(五)提升教师素养,打造专业化的育人骨干队伍
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作为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培训、专题研修、案例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师对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解与认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重点提升班主任的班级领导力、课程整合力、资源协调力和心理辅导能力,使其成为班级育人的核心设计师与组织者。同时赋能所有科任教师,鼓励其成为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和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建立教师育人工作激励机制,表彰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营造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为核心路径的落实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高中班级三全育人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念、机制、内容、方法与评价的协同创新。面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协同机制、贯通育人过程、整合各类资源、改革评价体系并提升教师素养,有利于切实提升育人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的研究与实践需持续探索,不断优化,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龚迪颖. 三全育人下普通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探究[J]. 天津教育 ,2024,(22):21-23.
[2] 王旭 .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J]. 新世纪智能 ,2024,(98):25-26.
[3] 谢锦辉 . 高中“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索 [J].中小学班主任 ,2024,(01):67-70.
[4] 王彦彪 .“三全育人”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3,(18):190-192.
[5] 王力强 .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中生物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策略 [C]// 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 , 成都市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成都市何飞名校长工作室 . 教育:人之为人的生长过程——校长教育思想的凝练与践履会议论文集 . 邢台市任泽区第一中学 ;,2022:54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