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甘红桂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帛村小学 527438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深度改变数学教与学的方式。数字化学习环境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抽象数学概念可视化、动态化,为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创造了有利条件。探索信息化工具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独特价值。
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通过改革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着力改变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改革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而非简单运算技能的重复训练,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而非机械记忆,关注学习过程的体验而非单纯结果的正确性,在知识技能方面要夯实基础,确保每个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在能力发展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关键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最终实现从 " 学会数学 " 到 " 会用数学 " 的转变,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工具,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适合其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提供差异化支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表达机会,鼓励他们提出个性化见解,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
(二)情境创设原则
数学教学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适切性,将抽象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有机结合,情境创设要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通过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情境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其既能激发兴趣又不过于复杂,在情境中融入数学文化元素,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人文价值,情境的延续性也很重要,要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完整的问题解决链条,同时注意情境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模式导致学习疲劳,让不同主题的情境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丰富的数学学习体验,最终实现从具体情境到抽象概念的顺利过渡。
(三)评价多元原则
教学评价要从单一结果评价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发展、情感态度和进步过程,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考察知识掌握程度,也评估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分析、成长档案袋等多种形式,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通过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改进方向,鼓励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培养其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评价用语要具有激励性,关注个体进步而非简单比较,建立动态评价机制,跟踪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而非简单的判断标准。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模式
(一)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化工具应用
信息化工具为数学情境创设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 " 图形的运动 "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动态几何软件 Geogebra 设计旋转、平移、轴对称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图形变换过程可视化呈现,例如在教学 " 轴对称图形 " 时,通过软件实时展示对称轴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不同图形的对称特征,在 " 百分数 " 单元中,利用 Excel 制作动态数据图表,展示商品打折前后的价格变化,让学生在真实购物场景中理解百分数的实际意义,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超市购物情境,学生需要计算折扣后的实际支付金额,通过这种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抽象的数字运算变得具体可感。
(二)支持探究学习的信息化工具运用
在人教版 " 多边形的面积 " 单元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拖拽顶点实时观察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在"统计与概率 " 单元中,使用在线数据收集工具 Kahoot 进行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的调查统计,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生成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在 " 分数的意义 " 教学中,运用虚拟分数条操作软件,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图形,直观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关系,探寻等值分数的规律,在" 圆的周长" 探究活动中,学生使用微课视频观察不同直径圆的周长测量过程,利用在线计算工具自主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通过这种信息化的探究方式,学生经历了完整的 " 观察 - 猜测 - 验证 - 结论 " 的数学发现过程,培养了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数据分析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让数学探究变得更加开放和深入。
结束语
信息化工具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证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未来应继续探索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不断优化应用模式,同时重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在保持数学学科本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信息化工具的优势,必将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时宁.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J]. 天津教育 ,2025,(23):23-25.
[2] 张宝成.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22):26-29.
[3] 秦晓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工具的应用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5,27(10):149-151.
[4] 王美霞 . 信息化工具助推小学数学教学腾飞的相关策略[A]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五)[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8.
[5] 范敬凤. 信息化工具助力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J]. 试题与研究 ,2022,(3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