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刘明辉
德惠市第六小学
现阶段小学学科教育普遍存在智育偏重、德育偏弱的教学困境,因此,学校需要积极引入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增强德育教学的历史真实性,强化德育课程的精神感召力。教师需要将红色文化渗透进学科教学,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洗礼,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了解我国的红色革命精神,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持续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有效拉近小学生与红色文化之间的情感距离,提高学生对地域红色文化的深刻认知。
一、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学科渗透
小学各学科教师需要积极结合课程教学的主题,挖掘其中所具有的丰富文化教育资源。例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描述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的文章,带领学生探究文章背后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指导学生准确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先辈舍生忘死的无畏精神。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开发学校的校本红色课程,融合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红色革命遗址、英雄事迹,并将其编辑形成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更好地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应当更多采用故事、诗歌、漫画等形式,以增强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升学生持续阅读学习的动力。而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当引入更加多元化的学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如周总理的勤俭故事,有效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并将红色精神转化为自身遵循的道德规范。教师通过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红色文化资源,从而实现以德育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二、开展红色实践,培养爱国情怀
教师应当积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将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探索学习过程中形成知行合一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感悟红色思想,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红色文化知识底蕴。例如,教师可以积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积累,尝试布置项目式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搜集“我身边的英雄人物”,让学生开展家乡红色历史人物调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积极搜集家乡发生的红色故事,了解家乡的红色英雄事迹。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景点、纪念馆,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构建情景式的主题红色实践。学生在讲解员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革命氛围,了解英雄烈士的姓名、主要事迹,强化学生在情境中的真实体验,让学生接受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然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与分享活动,让学生积极表述自身的参观体会,讲述自己所理解的红色文化。这样不仅让学生真切感受革命先辈的无私精神,还让学生深刻认识家乡土地具有的厚重历史底蕴。
三、营造校园环境,塑造文化意识
小学教师应当将红色文化逐步渗透到校园环境当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需要积极优化现有的物质文化环境,在学校的宣传栏张贴红色英雄事迹,并且定期更换其中的人物,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红色革命历史。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走廊墙壁张贴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标语,引导学生了解标语背后的历史故事,认识其所具有的红色精神。并且,教师还应当积极组织红色文化主题黑板报活动,引导不同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设计与制作,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积极渗透红色文化知识,让学生接受良好的红色文化精神感染。此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不同的节日教育契机,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纪念活动。例如,在“一二·九”期间,教师可以组织爱国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自主搜集材料,整理文章素材,撰写图文生动的演讲稿,积极讲解“一二·九”运动的由来以及其背后的具体意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还让学生深刻理解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
总而言之,新时代教育改革强调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教师需要重视融入优质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采用资源整合的方式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浸润式的文化学习情境。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通过长期持续的红色文化德育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革命历史,从而提升整体德育教学的成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孙玉梅 , 刘中秀 . 基于红色教育资源的幼儿德育课程实践探索 [J]. 甘肃教育 ,2024(12):15-17.
[2] 宋生娟.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1(17):13-14.